心脏支架滥用现象调查:11年使用量增长20多倍
- 文章作者:于洋
多措并举,严格管控
受访人士表示,随着一系列管控办法的实施,我国心脏支架滥用已经呈现下降势头,使用也更加规范,但治本仍需不遗余力。
从2007年至今,卫生部相继出台多个心血管介入诊断技术相关管理办法,对实施心脏支架手术的医疗机构、医务人员和介入诊断项目实施 “三准入”。办法明确要求,各省级卫生行政部门要将取得资质的医疗机构和医师名单向全社会公布,并报卫生部备案,定期组织考核评估。对不符合要求的,及时取消资质并向社会公布。
“在三方资质上做出严格限制,一定程度上有利于心脏支架手术的质量安全保障,实效也很明显。”刘洋认为,对心脏支架使用的有效管控,治本之策还要加强医疗从业人员的人文教育。医学如果专注于具体的操作领域而忽视了对患者病情的全面分析,将会消减整个社会对医学界的信任,目前相关课程设置在我国医学院校普遍缺失,应引起重视。
还有受访人士建议,参照发达国家的做法,对安放支架制订更加严格、更加具体的标准。如新加坡对支架的医保报销有严格的规定,超过3个支架医保部门则不予报销,实施手术的医生还要向专门机构陈述理由。南京目前已经引入了国际最新的支架使用判断标准,通过测试患者血流准确判断一个人心肌是否正常。当地一家医院使用这一标准后,放支架的病人减少了1/3。不过,目前国内引入这一标准的医院仅有上百家,测试费用也较高,做一次需要上万元,医保报销部分约不到1/6,很多患者还是难以承受。
此外,业内人士呼吁使用国产支架,降低患者就医负担。心脏支架技术需要较大的研发和推广成本,国外产品目前垄断市场,价格居高不下。一些医学专家建议,政府在鼓励研发、加大资金投入的同时,要进一步提高技术门槛、制定更高标准的质量管理条例。国产支架的竞争力提高了,患者和国家的医药负担也将有所减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