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式“家庭医生”遇冷 推行四年形同虚设
- 文章作者:龙龙
服务缺乏便利与专业性
王国宝认为,北京家庭医生服务模式是模仿国外;在美国,家庭医生服务模式是居民和社区医疗机构签约,然后在医疗机构中选择自己的医生。大夫对于自己的病人有全面的了解,签约居民与医生的沟通方式有邮件、电话、医院急诊等几种方式,如果病情有发展,会随时转到对口的专科医院。平时通过电话和邮件方式做的健康咨询,医生会提供食疗、生活方式的调整、继续观察等建议。
北京建立家庭医生服务模式,想对老百姓提供方便的同时,也寄希望于这种模式能改变居民大病小病都要跑三甲医院的局面,逐渐建立三级诊疗制度。方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被打造成家庭医生式服务模式示范中心,该中心的家庭医生模式能否胜任居民的首诊医疗服务,并根据情况完成转诊,成了不少关心家庭养生模式的人想了解的问题。
“方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目前有3万多人签约,而且运行良好。”方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主任吴浩介绍,他们这的家庭医生服务模式首先是所辖小区的居民来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进行登记签约,然后家庭医生配备的护士就根据这个签约病人首诊时的身体状况来进行电话追访,告知其下次看病的时间或者给予预防建议。时间长了,全科医生不仅了解患者的大概病情,还对其家庭环境都有了解,促进沟通,改善患者的家庭环境。如果患者病情有了发展,社区还会推荐患者去相关专科医院找专科大夫转诊。
据了解,方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目前有33个全科医生,签约医生和患者的比例是1:1000。王国宝表示,“如果全科医生能做到对患者的全面了解,这样的首诊将是非常有效的。至于社区的全科医生能否通过推荐方式完成转诊,这值得推敲。在国外,有医院协会这样的民间组织把医生联系起来,医生之间互动频繁,通过医生推荐来完成转诊能做到,但在我国,社区的全科医生不见得有这样的人脉关系完成转诊。未来通过医联体的方式来完成转诊有可能”。
王国宝认为,对于高龄老人和空巢老人,一旦身体出现状况,中国式的家庭医生服务模式很难做到上门服务,更现实的途径是老人可以通过养老机构和医疗部门合作来解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