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医讯频道 > 健康生活

透析癌症患者生死观:用爱“代谢”癌细胞

  • 文章作者:若初

在河南郑州,有一个由癌症患者聚集而成的“抗癌俱乐部”。在这里,来自各地的癌症患者用心交流,用爱沟通,在专业医生的指导下,突破自己的心理障碍,用健康的心态“代谢”癌细胞,创造了一个又一个生命奇迹。

12月17日,记者来到郑州市黄河中心医院内的一个小院落,见到了“抗癌俱乐部”的会长董彩云和一部分癌症患者。据董彩云介绍,协会的正式名称是“郑州市肿瘤康复协会”,在协会名称中用“肿瘤”代替“癌症”二字,是因为癌症患者心理敏感,这样做可以避免对他们的心灵造成伤害。

在俱乐部二楼,有一个活动室。这个活动室里,有围成一圈的桌椅,靠着窗台的位置摆放着“抗癌沙龙”字样的牌子。活动室四壁的墙上,则贴着俱乐部内癌症病人们的照片,有的是集体出外游山玩水,有的是围成一圈闲话家常,有的则是在清晨在公园里结伴晨练。精神良好,笑容灿烂。

在这个活动室里,癌症病人们相互鼓励,深度沟通,排除自己及病友心中对癌症的恐惧。这些患者戏称自己患癌的时长为“癌龄”,有的说自己三四岁,有的则已经二十多岁,是从得知自己患病的时候开始,就涅槃重生的生命。他们通过调节心态和各种疗法,以及坚定的信念抵御癌细胞的发展,创造生命的奇迹。

杨晓柏是郑州人,今年54岁,身材高大,声如洪钟。然而在他32岁时候,患上了小细胞肺癌,且癌细胞在他的体内四处转移。他说:“这是一种极严重的癌症,当时医生告诉我活不过3个月。可是你看看,我现在‘癌龄’22岁,正是青壮年的小伙子。”

“现在癌症病人越来越多,我觉得这是一个社会问题。很多人在不是病死的,而是被癌细胞吓死的。癌症康复、癌症治疗是连续的事情。现在癌症康复率不高,是因为广大患者没有正确的意识和良好的心态。在这个协会里,有很多活生生的例子,能起到榜样作用。就比如我,小细胞癌22年还活着呢,很多新的患者听说了我的例子,都相信癌症能好转。”杨晓柏说,正视癌症,是患者康复的前提。

今年22岁的张素敏,来自河南驻马店,坐在记者面前的她,由于化疗掉的头发刚刚新长出来。去年三月,她被查出“双侧卵巢转移性腺癌”。由于家庭和经济情况,她曾发帖《我愿卖器官报恩我的养父母》,感动了许多网友。在网友捐款的帮助下,张素敏先后进行了4次化疗,但是心上的阴霾,是医疗器械消除不掉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