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慈善超市面临经营困境

  • 文章作者:康珊

象牙塔里的新尝试

还有一些小规模的慈善超市,植根于社区,本地资源、本地利用,也觅得一条生存之道。

在中山大学校园里,有一间“有爱慈善商店”,橙黄色的牌匾上写着“有你,有我,有爱,有未来”。这家20平方米的小店,货品琳琅满目,各种二手书籍、生活用品、体育器材,以及来自广州公益机构的手工艺品整齐地摆放在格子里。

店主是轮流值班的学生志愿者,一本软皮抄记载着店铺的每一笔收入。据店员介绍,这些二手物品均为学生捐赠或托卖的物品,为提倡环保、旧物循环利用的理念,“有爱商店”采取低价策略,以便尽可能多的同学以较低的成本参与其中。这些盈利所得,扣除运营成本外,将成立有爱基金,用于支持各种公益活动。

2009年,7名到湛江松樹港康复村为当地的孩子举办“成长夏令营”的中大学生,萌生了创办有爱商店的想法,而如今,象牙塔里的慈善商店已成为南校区一道独特的风景。

“每年毕业季,都有大量的学习、生活用品被浪费,我们希望把它们收集起来,以低价再利用。”有爱商店发起人之一,中山大学岭南学院2008级金融系李真说,他们受到“社会企业”理念的启发,希望用二手物品做出一个盈利的项目,把正确的资源给予正确的人。

2010年,有爱商店的网店开始运营。但由于有部分初创人员面临毕业等问题,团队整体执行力并不理想,进展缓慢,李真因而萌发了一个开设实体店的念头,在她看来,有实体店,才有存在感,才能凝聚更多的力量。

2011年7月,有爱商店实体店开张,果如李真所料,团队人员也开始逐步稳定。目前,有爱商店采取线上和线下同时经营的模式,并制定了透明的财务制度,在网站上公布每一笔资金来龙去脉。

商店的盈利所得,最终回馈社区,用于支持学校以及周边公益机构的公益活动。今年,为公益机构筹款、康乐缘爱心计划、西部助学计划和“衣旧有爱”计划这4个品牌项目已经在“有爱商店”开始运作。

“我们希望真正用商业模式运作慈善商店,不想强调太多公益,希望根据服务对象都是有需求商业化的运营,公益则体现在如何把资金用在最合适的地方。”李真说,作为一个商科学生,她正在研究有爱商店未来的商业模型,甚至打算向“肯德基”学习。

在李真看来,官办慈善超市的问题在于,一些爱心超市因需要提供低保户证明而设置了消费者的门槛,一些慈善超市没有因地制宜地扎根社区,供给需求不匹配。

“慈善商店最大的特点就是社区性,需要因地制宜地让资源最大化利用。一个是现实社区,一个是网上社区。现实社区存在半径范围,这也是市场所在,供给必须要根据这个半径范围内人们的需求出发。”李真说。

今年夏天,李真毕业了,离校之后,她逐渐退居幕后,有爱商店的负责人由在校的学生接替。“我们想要打造的团队是‘铁打的营盘,流水的兵’。最终真正想做这个事业的人会留下来,由此打造一个专业化的团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