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失独家庭现状调查
- 文章作者:康珊
10月19日,上海女白领金玲在距离其31岁生日前两天,因高原反应不幸殒命西藏,她是家中独女,父母已年过六旬。白发人送黑发人的哀痛,让两位老人一时无法接受。当下,有很多类似金玲式的家庭,家中就一个孩子,父母也都过了生育年龄,一旦子女发生意外,就像是一个三角形被摘走了一个角,整个图形也跟着发生坍塌,不复存在。
据相关统计显示,北京市目前共有3900个失独家庭,其中涉及7746人。失独问题已经越来越多地被社会和有关部门所关注,很多针对失独人群如何养老和医疗的政策也在陆续制定和相继出台。
那么,这个日益庞大的群体还有哪些需求,政府部门和公益组织又能为他们做些什么?记者近日走访了一些失独家庭,去聆听这些失独者们的心声,并和有关部门一同探讨如何来帮助这些失去孩子的父母们。
走访
“养儿防老”的破灭
妻子老田和丈夫老赵,都是残疾人。老田高位截瘫,独生子6岁夭折。已经绝育的老田,两次领养孩子,都在最后被拒绝。
残疾夫妻 中年得子
1989年,老田和老赵结婚时,老田38岁,老赵45岁。那时候,他们刚认识半年多。老赵是建筑公司的临时工,腿部稍有残疾。而老田是北京人,瘫痪在床。跟她结婚,河南的老赵能得到北京户口,还能转成稳定的合同工。条件是,照顾瘫痪的老田一辈子。老赵同意了。
1992年,白白胖胖的儿子出生了。瘫痪的老田生孩子,其中的痛苦,连老赵都形容不出。生完孩子,眼见是个儿子,当时就做了绝育手术。老田就想把这一个好好养大,老了是个依靠。
老赵没什么文化,就给儿子买书。老田是高中学历,就教儿子认字。“床前明月光,儿子看着画儿就认识了。”中年得子,宠爱之至。好吃的,都往儿子嘴里送。儿子越来越胖,胖到幼儿园都不敢收了。不收就算了,就在家宠着。
悉心照料 七岁夭折
生孩子之前,老田一直在做康复训练。25岁的时候,她因意外,从高处摔了下来,摔碎了第7节颈椎,从此再没站起来。她坚持了12年的康复训练,直到结婚生子。
有了儿子,老田反而不那么在乎能不能站起来了。接受了瘫痪的现实,是因为有了盼头:儿子长大了,能照顾她。老田很明白,养儿防老,这个中国人最传统的观念,是她活下去的唯一保障。
6岁半时,儿子该上学了。突然有一天,儿子感冒了。本来不是大病,但是肥胖,再加上咽喉水肿,孩子窒息。这一次,没抢救过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