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理双廊污水不处理直排洱海
- 文章作者:康珊
上关镇及周边4个洱海流域内的乡镇中,分布着各个奶牛养殖场,共有大致10万头奶牛。乘车穿镇而过,公路上、道路边、沟边,随处可见成堆的牛粪,以及村民采集来堆在路边做肥料的牛粪,一些村民还把这些牛粪收集起来,在公路边找一处几十平方米的平地,码成一片厚约30厘米至40厘米的牛粪地,让其自然发酵,用作肥料。
如果遇到下雨,这些露天散落或堆放的牛粪,就会被冲刷到距离镇上大致100米开外的洱海内。上关位于洱海上游,至于这些牛粪进入洱海后如何加剧洱海水质的富营养化,暂难进一步确定。
“现在环保专家对洱海水质的定位是,在富营养化临界点的关键时期。”大理白族自治州洱海保护治理办公室主任熊仲华9月28日在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称,洱海目前的水质特征,具有富营养化初期的典型特征,为此,洱海污染治理,面临很大的压力。
此前的1996年和2003年,洱海曾两次暴发蓝藻。
熊仲华提供给本报记者的一份《洱海清 大理兴,高原湖泊治理工作情况》的报告中称,在这两次蓝藻暴发期间,洱海环境与生态遭受严重威胁,特别是在2003年7、8、9三个月,洱海水质急剧恶化,透明度不足1米,降至历史最低点,局部区域水质下降到了地表水Ⅳ类(Ⅳ类:主要适用于一般工业用水区及*非直接接触的娱乐用水区)。
3亿元的30亿元算盘
“现在治理花的钱,可能比以后少花10倍。” 熊仲华说。
在洱海附近,随处可见当地的宣传标语:“要像保护眼睛一样保护洱海。”
在桃源码头附近居住的38岁陈姓居民说,他在读小学的时候,学校门口上就都写有“要像保护眼睛一样保护洱海”这句话。
洱海蓝藻暴发后,云南省及大理州政府发现洱海到了非下大力气治理不可的地步。在1996年后出台了“双取消”、“三退三还”、“三禁”政策。
所谓“双取消”是指取消网箱养鱼、取消机动渔船;“三退三还”是指退塘还湖、退耕还林、退房还湿地;“三禁” 是指禁磷、禁白、禁牧。
其中“三退三还”花费了2139万元,退出了12000多亩保护地。
但蓝藻在2003年再度暴发。当地政府在与来自北京的环保专家会诊后,发现此前的治理措施只是就水治水,要真正治理好洱海的水,还需要做好流域保护和治理问题,特别是保护好上游水源地洱源县的水质。随后,大理白族自治州做了一个洱海流域保护规划,提出了“六大工程”计划。
该“六大工程”计划,重点在于垃圾处理及污水管网建设、农村面源污染、主要入河河道的22条河流(55%的洱海水源来源地)、截污并结合水利建设、防洪治理以及景观绿化河道流域周边的农村污水处理系统等。
大理白族自治州洱海保护领导小组办公室于2004年成立,是一个政府常设的洱海环保监管机构,“十一五”期间,洱海规划环保投入(含各级政府投入)为6.9亿元,但实际投入为17.11亿元。
大理白族自治州还关闭了洱海上游的洱源县的主要工厂,这一举措确保进入洱海的主要水源的水质,但洱源县却因此在经济上严重滑坡:关停工厂前该县经济位居大理白族自治州第二位,关停后洱源县经济列全州倒数第一。
洱源县为保护洱海水质做了巨大牺牲,目前大理白族自治州每年给予洱源县不低于2500万元的财政转移支付,供其维持相关运转。
这一套措施下来,“十一五”期间,洱海水质连续5年稳定保持在Ⅲ类,其中有21个月达到Ⅱ类,这意味着过去5年中有三分之一的时间,洱海水质维持在Ⅱ类,成为全国城市近郊保护得最好的湖泊之一。
但这并不意味着洱海环保无隐忧。
熊仲华认为,洱海的环保是一个长期性、系统性过程,洱海的水质暂时好转,但仍处于富营养化的临界点上,稍有不慎,就会患上“癌症”,无法治理。
目前洱海的环保仍有几大问题无法解决,熊仲华说,一是农村的面源污染问题,譬如10万头奶牛,“你总不能让他们不养奶牛吧,不养怎么办?养下去是持续污染源。”此外农村的耕作、施肥,以及农作物碎料下排,也是主要面源污染。
其次,熊仲华称该州尽管建立了能处理大理市及周边主要景点的污水收集管网及处理系统,但这只是针对旱季而言。一到雨季,城市污水处理系统仅能应付大致30%的污水(雨污混流),70%的污水还得直排。
熊仲华说,未来3年,大理白族自治州计划投资30亿元,并将成立一个专门的洱海流域保护局,全面治理、保护洱海。
这30亿元中,3亿元由大理白族自治州政府每年拨付,另有大致10亿元需要向中央政府及云南省政府争取,其余大致17亿元,由大理白族自治州市场化运作,通过设立一家政府旗下的投资平台公司来募集。
“向上级政府申请的资金,不一定能争取下来,市场化筹集的资金,也不一定都能即时到位或者顺利到位。”熊仲华说,但是治理规划不能停,还得做。
洱海目前的注入水量理论上为8亿立方米,全流域居住人口为82万人。
不过这一人口量可能在未来几年中急剧增加,其原因在于近几年洱海的旅游热潮;大理市还计划未来在海东山上建城,新增的人口将为洱海急剧增添环保压力。
“如果资金宽松,我想在洱海上游建几座几亿立方米、几十亿立方米的大型水库,可以用于调节洱海的库容,在洱海干旱时注入清水改善水质和生态环境。”熊仲华说。
原标题:大理双廊的“下水道”之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