冠名基金成慈善事业突破口
- 文章作者:康珊
过千万冠名企业已达30家
冠名慈善基金是慈善机构向社会募集基金的形式之一,它以捐赠者的称谓命名,用于助医、助残、助学、助困、助孤、助老、赈灾、资助社会福利等项目。企业可自行确定受助对象,也可以与慈善机构共同商定救助项目,还可以委托慈善机构统一实施。
城阳区流亭街道的慈善会分会去年9月成立,首笔便募集到1.05亿元慈善创始基金,其中青岛政建集团、青岛龙湖置业拓展有限公司、卓越置业集团有限公司和青岛青特置业有限公司等几家慈善大户均出资1000万元冠名基金。据介绍,目前,该区1000万元以上冠名基金的企业已达30家。
青岛青特置业有限公司总经理孙健告诉记者:“我们做企业的,平时虽然有从事慈善事业的想法,但是在慈善帮扶的信息上,了解的不多。正好借助政府的信息资源,我们出基金,通过政府渠道去帮助那些真正需要帮助的困难群体,来更好地回报和服务社会。”
去年9月份以来,该分会已发放230余万元,使街道280余名困难群众、学生受益。据流亭慈善分会副会长田英介绍,今年8月份,该分会还将募集到慈善基金。目前,该区8个街道均建立了慈善分会。
5亿元的大蛋糕如何使用
如此大的蛋糕如何使用呢?对此,城阳区慈善会会长崔永利给出了答案:“冠名基金本金由企业自行支配,而产生的增值额,将捐献给慈善会。”青岛政建集团副总裁王新斌告诉记者,去年9月份,该公司利用500万元冠名基金,实现增值近20万元。前不久,该公司将增值的资金一次性交付给了慈善总会。“应该说,这是一种三方共赢的模式。”王新斌对这一模式表示了认可。
流亭街道慈善分会副会长田英介绍,1.05亿元使用一年有望产生相当的增值额。“要真正确保捐赠者的每一笔钱都用在困难群众身上,真正做到专款专用。”田英告诉记者,流亭街道慈善分会成立了41人组成的城阳区慈善会流亭街道分会第一届理事会,定期召开会议,向理事会成员公开资金使用情况,接受监督。而流亭街道慈善分会的工作人员,则全部由街道社会事务办公室机关干部兼职。
为切实把企业冠名慈善基金活动落到实处,该区制定了《冠名基金管理办法》,从制度上进行了严格掌控。冠名企业主要负责基金的投资增值和对基金的指导监督;区慈善会主要负责项目执行和检查督促。慈善会收到冠名企业提出的动用慈善基金的申请,审批通过后,5个工作日内将救助金发放到位。
同时,该区将增值率从原来的5%调整为2%-6%的浮动比例,并将起步额从100万元降至50万元,降低了冠名门槛,增强了冠名基金设立的灵活性和可操作性。
自2011年5月全面启动该项工作以来,城阳区共新建3年期企业冠名慈善基金103家,总额4.57亿元,其中设立1000万元以上冠名基金的企业达30家;累计投入使用46家企业冠名慈善基金,支出金额241万元,救助814名困难群众,资助流亭爱心幼儿园等2家公益事业单位。
冠名基金成为
岛城慈善发展突破口
慈善事业是我国社会保障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企业是慈善事业的主力军。近年来,青岛市企业冠名基金发展态势良好。截至6月底,全市429家企业建立了自己的企业冠名基金,有效期内本金达到27.44亿余元。其中,5家企业的慈善冠名基金过亿元。
黄岛区自2009年启动冠名慈善基金工作以来,到目前已有67家单位与区慈善总会签约,已建立冠名基金1.539亿元,年均增值400多万元,在社会上引起了良好的反响。青岛多元建设集团有限公司继2009年在区慈善总会设立冠名基金350万元之后,于2010年又建立助学慈善基金550万元,用于资助该区低保家庭大学新生,该活动自2010年起,连续开展4年,每年资助10名,每年每名学生受助4000元,直至学完本科学业。
虽然在慈善事业不景气的大环境下,青岛开展企业冠名慈善基金取得了一定成绩,但企业在慈善意识、捐赠类型等方面仍存在欠缺。从参与企业冠名慈善基金的统计数据中显示,本土民营企业参与度高,部分大型企业、外资企业对慈善事业的参与、支持度则相对较少。
此外,参与冠名慈善基金的企业数量与在工商局注册登记的企业数量相比,比例偏低,企业参与慈善事业的市场还有待进一步开发。企业捐赠形式单一、灵活性差也是目前企业冠名基金存在的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