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益讲堂必须要坚持做下去

  • 文章作者:康珊

截止到昨天,广受市民欢迎的香洲区“明德讲堂”共开讲125场,全区122个社区已首讲完毕,覆盖主城区所有社区,约有近2万人参加了此项活动。

香洲区“明德讲堂”受到热捧,说明面对面的宣讲不但有市场,而且有旺盛的生命力。讲堂的举办,一方面使群众获得了知识,另一方面也必然提升了公众的社会公德意识,从而起到睦邻作用。

从报道来看,为了办好讲座,基层政府部门是花费了力气的,比如“吉大街道组织中山大学珠海校区的学生深入社区挖掘、采写、提炼鲜活的社区人物故事,并邀请电台专业人士对讲堂主持人进行培训等”。我想,明德讲堂之所以受到“热捧”,就是写身边人抓身边事,贴近生活,贴近百姓,这些恰恰是互联网所不能满足的;所以,讲堂就收到了四两拨千斤的功效。

政府主导的讲堂式有着明确的目的性,报道称其建立的初衷就是“为进一步加大创文工作力度,加强城市道德建设”,从而“着力解决当前存在的困难和问题”。笔者担心,目的性如此明确,当讲堂的阶段性任务完成之后,讲堂是否也将成为历史?

我以为,明德讲堂的成功举办,就显示了社会有需求,民众有需要,政府应该把这个事情坚持下去。当然,凡事并不一定要政府亲力亲为,比如珠海文化大讲堂连续5年的成功举办就是实例。在资金上,可以寻求有意于公益事业的赞助商予以资金支持,在组织管理上,可以把这项事业交由社会组织来办理,同时发动广大社会群体的参与,比如宣讲题目的选定,主讲人的筛选等等。这样明德讲堂就会焕发出生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