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义工在灾区搭建“心灵驿站”
- 文章作者:康珊
成为受灾民众的挚友
一场天灾夺走无数宝贵生命,幸存下来的人们很多要面对丧亲之痛。杜永政4年来抱着能帮多少就帮多少的信念深入灾区,与受灾民众建立深厚情谊,为他们搭建起“心灵驿站”,使他们长期绷紧的精神得以喘息舒缓。
“我们的工作不是要令环境变好一些,而是要改变人的心态,让他们振作起来,勇敢面对无法改变的现实。”杜永政说,这是灾后心理辅导工作所要达到的目的。
香港灾后心理辅导协会成立至今,曾派员探访四川地震灾区45次、日本地震海啸灾区10次;另外还有玉树地震、舟曲泥石流、盈江地震、台湾风灾、泰国水灾……几乎凡是曾被天灾蹂躏过的地方,都会有香港辅导员的足迹。每一次探访,杜永政必定亲自带队。
“我们协会成立以来,人数虽然在增长,但始终需要有专家带队,也要有好的领袖在当中带领着一班人才能团结,让工作开展得快些。我身为协会的总干事,责无旁贷。”大约十年前,杜永政分别在美国和香港修读心理学和辅导学课程,当时是为了管理旗下的音乐人,没想到今天可把知识用于救助灾区民众。
为了腾出更多时间从事灾后辅导和培训工作,杜永政调整了自己的工作模式,减少亲自上场演奏,改为退居后方专注于管弦乐坊的管理工作。他坦言,现在花在工作上的时间比以前少了一半有余,收入也相对减少。“我觉得钱是赚不完的,人要学会平衡”。
杜永政强调,做心理辅导工作,不是探访一次两次便能解开受助者的心结,而是要持续定期探访,对方才会相信辅导员是真心相助。协会每去一个地方,都会培训当地人成为辅导人员,又鼓励受灾民众互相关怀,久而久之受助人成了与辅导员并肩同行的亲密战友。
四川绵竹市遵道学校是地震后第一所重开的学校。该校的杨校长说:“杜先生不仅是我们的心理辅导员,他还是我们的老朋友。”谈起义工们如何得到受助者信任,杜永政面露欣喜之情,这可说是对他们的最佳回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