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EWS
世界肝炎日|疫苗+抗病毒治疗,乙肝防治两手都要硬
2016-07-27来源:寻医问药网作者:罗德芳
|
|

  提到乙肝,很多人会关联到“传染”“难治愈”等词,总之是让人退避三舍的。中国曾是乙肝高感染率国家,据1992年全国血清流行病学调查显示:乙肝表面抗原携带率为9.75%,全国乙肝病毒携带者约为1.2亿人,慢性乙肝患者约3000万人,每年有近30万人死于与乙肝相关肝癌、肝硬化等。

  经过多年疾控+临床的“抗战”,我国的乙肝人群患病率大大降低,特别是30岁以下的人,已经较少谈起乙肝。但中国这顶“乙肝大国”的帽子,并没有完全摘下,至今仍然处于“正在摘掉”的过程,形势依然严峻。

  2016年7月28日是第6个世界肝炎日,值此之际,寻医问药网编辑采访了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佑安医院特需病房科主任陈新月教授,陈教授对我国乙肝的现状、治疗等予以了深度解读。

  “功臣”疫苗:使至少8000万人免受乙肝病毒感染

  乙肝是一个全球性大病,据悉,全球感染过乙肝的人群达21%,其中慢性化者占了约四分之一。直到国外研究出了乙肝病毒的天敌——疫苗,感染率才大幅下降。乙肝疫苗在中国这片土地也立下了“汗马功劳”。

  陈新月介绍,1989年,中国政府获得基因重组乙肝疫苗技术转让后,卫生部于1992年将乙肝疫苗纳入计划免疫管理,2002年开始免费为新生儿提供乙肝疫苗接种,并提出新生儿出生后24小时内应及时接种。

  “得益于疫苗接种,2006年我国乙肝血清流行病学调查显示,5岁以下儿童的乙肝病毒表面抗原携带率低于1%。”陈新月欣喜地说,虽然1-59岁一般人群乙肝表面抗携带率仍高达 7.18%,但已大有降低。据此估算,1992年以来,全国至少有8000万人免受乙肝病毒感染,至少保护了1900万人避免成为乙肝病毒表面抗原携带者。

  实际上,在基因重组疫苗之前,我国也有乙肝疫苗——血源性疫苗,来源于乙肝病毒感染者且是大三阳患者的血清。“但这个来源窄,且具有一定的风险。”陈新月解释称,而基因重组疫苗可做到完全没有病毒感染的风险,安全性更好,来源也广泛。

  为此,今年世界肝炎日,陈新月教授呼吁积极参与疫苗接种,除了新生儿24小时及时接种外,还应主动进行15岁以后的再次接种,因为疫苗并非终身免疫,不能一劳永逸。现在疫苗接种也打破了地域限制,外出务工的流动人口可在异地进行。

  另外,肝脏被称为沉默的器官,当已被乙肝病毒感染、甚至转氨酶升高时,部分患者并无明显症状,以至于有患者在体检时一经发现就已发展至肝硬化。陈新月教授提醒,有乙肝家族史的人群一定要注意主动筛查,以便进行早期控制。

  停药可能:干扰素治疗是“临床治愈”的主要选择

  乙型肝炎病毒会在患者体内不断复制并导致肝脏疾病进展,如果不能被良好控制,患者可能经历“乙肝三部曲”:肝炎——肝硬化——肝癌。在我国肝硬化、肝癌的患者中,由慢性乙肝病毒感染引起的比例高达60%-80%,目前慢性乙肝尚不可以彻底治愈,许多患者需要长期服用抗病毒的核苷(酸)类药物。

  但长期服药给患者生活和工作带来不便,国内一项针对慢性乙肝患者治疗需求的调研显示:超过90%的患者渴望通过有效的治疗获得安全停药的机会,绝大多数患者无法坚持2-3年甚至更长时间的治疗,有63%的患者希望在1-2年内就能够实现停药这一目标。如若患者擅自停药会造成病情复发,而长期服药有可能导致耐药,使得治疗陷入两难。

  目前最有效也是最主要的治疗慢性乙肝的方法是抗病毒治疗。口服核苷酸类药物是抗病毒治疗的其中一大类,一般一天一片;抗病毒治疗的另一大类是注射干扰素,常用长效干扰素,一周打一次针。

  “在治疗周期48周内,通过口服抗病毒类药物想要达到表面抗原转阴,几率极小,基本是撞大运。这种药需要长期使用。而打干扰素达到停药的可能相对更高。”陈新月介绍,干扰素类药物通过促进机体产生抗病毒免疫,达到乙肝e抗原血清转换率较高,而且部分患者中达到乙肝表面抗原转阴的可能性相对高些,是目前实现“停药后稳定应答”的主要选择。

  如果能实现上述的“停药后持久的应答”,就是做到了慢性乙肝的临床治愈。“但要拿下这‘一百分’的成绩不容易,必须规范化治疗,可以先从及格做起。”陈新月介绍了规范化治疗慢性乙肝从良到优的三个层次:

  1.可接受的治疗终点:即患者的乙肝病毒已降至检测不到的程度,但却不能停药,否则极易复发。“这可算是60分及格的目标,可以发个铜牌了。”陈新月笑说。

  2.满意的治疗终点:即停药后持久的病毒学应答与e抗原血清学转换。此阶段患者在经抗病毒治疗后,由“大三阳”转为“小三阳”,这就意味着部分患者可在停药后保持现状。

  3.理想的治疗终点:即停药后持久的表面抗原清除,伴或不伴表面抗原血清学转换,也就是通常上讲的“临床治愈”。“临床治愈要符合四个条件:HBV检测不到、转氨酶正常、e抗原转阴、表面抗原转阴或者同时表面抗体阳转以及组织学的改善。到这里,可说是拿下乙肝抗病毒治疗的金牌。”

  对于初治患者,长效干扰素也是各国指南推荐的一线用药。不过陈新月强调,口服药物和干扰素各有千秋,临床使用过程中,医生要善于利用这两个药不同的特点,或单用或连贯使用或联合使用,根据病情“量体裁衣”。

  我国慢性乙肝患病人群还有一个特点,以母婴垂直传播者为主。陈新月告诉寻医问药网编辑,成人通过性传播等造成的急性期乙肝,慢性化的可能性较低,几率仅为5-10%。“但如果是母婴垂直传播,新生儿包括5岁之内的孩子则不一样,由于免疫功能尚不完善,发展成慢性乙型肝炎的几率可能会90%。”因此,陈新月强调,虽然对于婚检、孕检是否应进行乙肝常规筛查尚有争议,但她建议以防万一还是应查一查,尤其有乙肝家族史者。

  不过,即便有乙肝的女性也不必太担心,母婴传播的几率不是百分百,其取决于母体的病毒载量,如果体内乙肝病毒的数量是10三次方以下,怀孕传给孩子的几率很低;十的六次方以上即超过百万单位的病毒载量,传染概率较大。目前乙肝疫苗及乙肝免疫球蛋白的使用已使得我国乙肝病毒垂直传播的几率大大减少,在此基础上北京佑安医院等单位采用孕后期加用口服抗病毒类药的干预可进一步提高母婴阻断成功,只要遵从医嘱规范治疗防御,也是完全有可能获得健康宝宝的。

本文系寻医问药网(www.xywy.com)原创文章,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

医院
专访
“生育和前列腺癌根治术是不可调和的矛盾,要根除前列腺癌,是要......详细
不少医生从医的初衷是源于对亲人疾病的感同身受,形成了最初对医......详细
专题
“2015清华大学精准医学论坛”于4月21日举办,精准医学是对现有......详细
中国科学院院士、清华大学副校长薛其坤出席“2015清华大学精准医......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