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声|喘宝宝与普通孩子的区别只有“那点药”
前阵儿帝都连天雾霾,随即又将迎来百花争艳,花粉、杨絮肆意的日子,有哮喘患儿的家庭进入了战时状态。父母赶紧把孩子圈养起来,立下“军令状”:第一,发物不能吃,啥?想吃海鲜,那是不可能的!第二,运动也别做了,咱以后就安静做个美男(女)子!第三……
多项不平等条约之后,被当作“易碎品”的孩子抑郁了:为啥我就不能像别的小伙伴儿一样愉快玩耍呢?家长语重心长道:你和别人一样吗?你有哮喘,别人是正常人!
那么是不是患了哮喘,孩子就一定得这般特殊照顾呢?首都儿科研究所附属儿童医院呼吸内科主任曹玲并不完全同意:“哮喘患儿要注意避免一些诱发因素,但他们除了要坚持吃那点药以外,和其他普通孩子并没有什么不同,怕发物、怕锻炼等都是认识误区,家长应该摆正心态,给孩子营造愉快的氛围。”
曹玲表示,很多人家长对哮喘认识不足,容易走入一些误区耽误孩子病情,因此,今天要在这里好好聊一聊这个看似平常却易被误解的疾病。
发病率明显上升,空调威胁不可小觑
哮喘是一种慢性气道炎症性疾病,由于这种慢性炎症反应的持续存在,导致气道呈高反应状态,当接触诱因时即会反复出现症状。以咳嗽、喘气、胸闷、气促为主要表现。
“很多家长不知道哮喘,也不懂得什么叫‘喘’,其实就是孩子出气的时候有那种高调的、像哨一样的声音。”曹玲形象描述道,而且通常有长期的慢性咳嗽,每次感冒咳嗽持续10天以上,就要警惕是不是哮喘。
气喘、咳嗽比较常见且容易引起家长注意,也有特殊类型的哮喘,症状上既不咳也不喘,主要表现是憋气,“如果观察到孩子坐在那里,总爱长出气、长叹气,情况过于频繁,也得警惕是不是哮喘。”曹玲说,以憋气为症状的哮喘不是很普遍,只有极个别,但误诊率高,大多数会被当做心脏问题处理,所以特别临床大夫有必要认识到,憋气就诊不一定就是心脏问题。
哮喘一般在什么情况下发作呢?“患儿通常是接触诱发因素后,在夜间容易发作,大多数孩子5岁内起病,有的会一直迁延到成人。”曹玲介绍说,虽说几个月大的婴儿也可能得哮喘,但如果新生儿、婴儿诊断为哮喘则要慎重,有可能是先天畸形的问题。
哮喘的诱发因素包括:感冒;接触螨虫、霉菌、花粉等过敏原;剧烈运动等,80%的儿童哮喘发作都和感冒有关。
近年来,哮喘的发病率呈现非常迅猛的增长,很多人认为是雾霾作祟。曹玲认为,虽然雾霾确实会给呼吸系统病人带来负担,但哮喘是基因和外环境共同作用引起,不能都去雾霾身上找原因。“西方发达国家气候环境比我们好,但是他们哮喘发病率10%,咱们为3%,比我们高得多。”
曹玲介绍,根据首都儿科研究所做的流行病学调查,1990年我国哮喘的患病率1.08%,2010年为3%,确有明显的升高趋势,但主要原因一是跟我国医疗水平提升、诊断率提高有关,二是从卫生学角度来讲,可能随着感染性疾病(麻疹、百日咳等传染性疾病)的减少,哮喘等非感染性疾病相应就会有所上升,两者之间有一个相对的平衡。
另外就是生活方式的影响,过去人们和自然环境接触密切,而现在普遍使用空调,开窗通风的机会少了,居住环境基本是恒温的,这样的环境很容易滋生霉菌,还有其他一些室内污染物,增加哮喘的发作几率。“我们做的大规模调查也支持这一观点,乡村的孩子,就比城里的孩子发病率低。”
家长认识五大误区,应“正常”对待“喘宝宝”
家里有个“喘宝宝”,家长时刻忧心,看着孩子难受,都想药到病除、立竿见影。但医学发展的速度难以满足这样的要求,治疗很难根除病根,只能临床控制。
“严格遵医嘱的话,一两个月能把病情控制住,就能和正常孩子一样上学、玩耍,但易反复,需要长期坚持用药,一般疗程是1-2年时间。”曹玲强调。
正因为治疗不是一蹴而就的,加之对疾病的认识不足,很多家长会走入误区。
误区一,家长不愿意承认孩子的病情。哮喘和遗传有密切关系,有的家长觉得没家族史,孩子怎么会是哮喘,认为是诊断错误。
哮喘并非唯遗传论,不认清这一点,逃避病情只会耽误孩子的病情。曹玲表示,哮喘越早发现越早干预才好。延误病情可能造成孩子的肺功能受损。
即便承认病情,也有家长抱着侥幸的心理不去治疗,觉得孩子的病长大了就会好。曹玲解释说,有些哮喘症状确实有自行缓解的情况,如,一过性喘息,和孩子自身肺功能差有关,多见于早产儿、父母有严重吸烟史的孩子,随着年龄增长,到十一二岁可能自然就好了。和病毒感染相关的哮喘,也可能随着年龄增大有所好转。
“过敏性哮喘不会自行缓解,需要早干预!且即便是能自愈的,目前也没办法判定某个孩子到十一二岁就一定会好,万一是好不了的呢?就会耽误治疗时机,所以依然要坚持早诊早治。”
误区二,依从性差。“用了几天药,咳嗽好了就停药,不能坚持坚持长期用药是哮喘诊治的一个很大问题。”曹玲说,哮喘是呼吸系统的慢性疾病,气道的慢性炎症是持续存在的,即便症状没有了,炎症也还在,气道的管壁任然是肿的。所以,用一两天药是不行的,必须长时间用药,不可随意停药,至于具体什么时候可以停药由医生根据病情判断。
误区三,担心激素用药的副作用。吸入性糖皮质激素是治疗哮喘非常有效的药物,很多家长对“激素”很排斥,担心会影响身高、引起发胖等。
曹玲说,目前吸入性药物比较安全,治疗好处是显而易见的,相比哮喘本身给孩子带来的伤害,其副作用可以忽略不计,且有些长期预防用药是非激素类药物,家长不用太担心用药的安全问题,但必须是遵医嘱使用。
误区四,拒绝运动。孩子一运动就喘,家长都怕了,干脆连体育课都不让上了。实际上这对孩子没有益处,除了急性发作期不主张运动外,鼓励哮喘孩子和正常孩子一样,参加任何自己喜欢的运动。“如果正规治疗后孩子做不了运动,一动作就喘气,应该和医生商量调整治疗方案。”
误区五,忌“发物”。就哮喘患儿的饮食上,老百姓流传一个经验:不能吃发物。曹玲则表示,除非是已经明确的过敏物质要避开外,哮喘孩子并没有其他忌口,应饮食均衡、营养。
一口气说了这么多错误的认知,想必家长们已经有所计较了。应该明白,对“喘宝宝”不必过度照顾,把TA当作一个正常的孩子对待即可。
“你这个孩子和其他普通孩子的唯一区别,就是TA需要用那点药而已。”这是曹玲经常对哮喘患儿家长说的话。
当然,日常生活中该注意的还得尽力注意,比如,要避免患儿接触过敏原;坚持锻炼;保持居住环境的洁净,定期除螨除、霉菌等,曹玲建议对孩子接触的物品(沙发垫、枕头等)用75度开水烫过或者太阳暴晒,用皮沙发代替软包沙发等,减少尘螨滋生。
专家简介:
曹玲,主任医师,首都儿科研究所附属儿童医院呼吸内科主任。一直从事儿科临床工作,在哮喘中心工作多年。建立了纤维支气管镜检查室、呼吸睡眠室。详熟儿童肺功能检查,擅长儿童呼吸系统疾病及哮喘病的诊治,具有丰富的临床及科研工作经验。
本文系寻医问药网(www.xywy.com)原创文章,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