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EWS
医声|戴助听器和戴眼镜没啥本质区别
2016-03-03来源:寻医问药网作者:李娟
|
|

  当一个戴眼镜的孩子和一个佩戴助听器的孩子站在你面前,你会有什么不同的感受? 

  “近视就戴眼镜,很正常;戴助听器,孩子不正常、有残疾,这种观念一定要改变!无论是眼镜还是助听器,都只是改善孩子生活质量的手段。”北京儿童医院耳鼻咽喉头颈外科首席专家郑军教授强调。

  对听力障碍存在错误认知的人不在少数。在门诊过程中,医生经常会碰到这样的病例:

  家长发现孩子听力下降已经有一段时间,但由于家长本身存在思想负担,怕孩子被讥笑、被歧视,因此本能抗拒带孩子接受诊疗。于是抱着“贵人语迟”的侥幸心理,一等再等。殊不知已错过孩子的最佳治疗和手术时机,从而抱憾终身。

  当确认孩子存在听力障碍问题后,家长能配合药物、针灸、手术等各种治疗方法,但就是无法接受孩子佩戴助听器、植入人工耳蜗,无法接受耳蜗外机裸露在外……

  这样的例子不胜枚举,也往往让医生们扼腕叹息。

  家长尚且如此,何况他人?可以说,错误认知直接导致相当一部分患儿无法及时得到有效治疗。

  然而,0-5岁是儿童语言发展的关键期,此时的听力损失不仅会造成言语发育迟缓或聋哑,还会影响儿童智力发展,造成情感、心理和社会交往等方面的问题。因此早发现、早诊断、早干预对于听力障碍患儿的恢复绝对意义重大!

  如何实现“早发现”?首当其冲是接受听力筛查。儿童医院听力诊疗中心主任刘海红介绍,目前,两阶段新生儿听力筛查开展得比较普遍:出生48小时至出院前初筛;初筛不通过的,42天时复筛;复筛仍有问题则在三个月时进行系统化听力学诊断;确诊后进入听力早期干预。

  除了新生儿听力筛查,北京市还开展新生儿耳聋基因筛查项目,若结果异常,应及时到医院进行咨询诊断。有的孩子携带耳毒性药物易感基因,一旦检查出来,应终身慎用此类药物。

  刘海红提醒,临床中常有孩子通过了新生儿听力筛查,但后期仍表现出听障。因此,家长要对孩子的听力保健给予持续关注,尤其是具备早产、低体重、听障家族史等听力损失高危因素的新生儿,即便通过了听力筛查,仍应在3年内每年至少到专业听力诊疗机构随访1次。

  儿童医院耳鼻咽喉头颈外科主任张杰也曾接诊过这样的病例:3岁孩子因睡觉打鼾来院就诊,手术前接受常规听力学检查时发现听力障碍,家长的反应是:怎么可能?我们从来没发现这个问题!我们不知道,孩子也没说过……

  缺乏专业知识,家长们怎么及时掌握孩子的听力发展状况,张杰给出了更具实际操作性的参照标准:

  一般来说,孩子出生后1-3个月会对突然出现的大声表现出本能惊吓反应,比如:手臂缩紧、拥抱反射;3-6个月时会寻找或转向声源;6-9个月可转向讲话中被提及的人或物;9-12个月会听从大人指令做动作;12-15个月能说单字词;15-18个月对大人在隔壁房间的呼唤有反应;18-24个月能运用两个字的短语;24-36个月能说出短句。

  此外,家长在生活中对更大些的孩子也要再细心些,留意一些异常举动,比如:

  1.玩耍时对周围声音反应小或无反应,总是把家长的话当“耳旁风”,一对一交流时显得“一切正常”,但会十分专注地看着你;

  2.看电视时突然将声音调得特大;

  3.有异常响动时,大家都有反应,但孩子没有动静;

  4.接电话时习惯只用一侧耳朵;

  5.语言发育迟缓,口齿不清。进入学习阶段后注意力不集中、不专心,显得木讷、迟钝;

  6.在家活泼大胆,但在陌生环境中则显得十分胆怯,羞于与他人交流沟通。

  她强调,当怀疑孩子听力异常,必须尽早到专业医疗机构检查、诊断、干预。

  “早干预”的意义有多大?郑军指出,如果是传导性听力下降,可逆性较高,药物、手术治疗能帮助恢复。如果是感音神经性耳聋,药物治疗提高或恢复听力的几率非常小,应选择佩戴助听器或人工耳蜗。

  重度、极重度听力损失的孩子,人工耳蜗是听力重建的有效方法,越早植入对患儿的言语康复越有利,术后进行言语训练,患儿能达到或接近适龄儿童的语言能力。

  旧有观念的形成“非一日之寒”,新观念的建立更“非一日之功”。郑军介绍,在订制人工耳蜗时,中国家长会毫不犹豫地选择黑色、肤色等相对“低调”的颜色,尽量不让人看出来;反观国外,儿童用人工耳蜗如彩虹一般色彩丰富斑斓,孩子们在挑选颜色时,往往也是哪个鲜艳、哪种独特就选哪种。 

  为什么存在这样的差异,因为社会氛围不同。国外的家长大胆放任他人感知到自家孩子与别的孩子不同,因为他们确信这种不同,不会招致消极的后果,相反,会让孩子得到更多来自他人的关爱、理解。而孩子们在宽松包容的环境中成长,也更有利于健全心智的培养以及个性的张扬。

  他指出,家长们应当建立起对听障最基本的科学认识:只要孩子有,就马上带去看。“子非鱼,安知鱼之乐也”,不要因为自己对世俗偏见的畏惧,耽误了孩子的人生。

  曾有患儿家长反馈,孩子做了手术改善听力后,每天都特别开心、高兴。可不呗,因为他听到了许多过去从未曾听见过的新鲜的声音。

  还有的孩子,通过治疗后表达能力大大提升,他们会说:“太吵了,你们说话的声音怎么都那么大,不能小一点吗?”当孩子发出这样的“抱怨”时,家长们也一定会体验到前所未有的幸福。

本文系寻医问药网(www.xywy.com)原创文章,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

医院
专访
“生育和前列腺癌根治术是不可调和的矛盾,要根除前列腺癌,是要......详细
不少医生从医的初衷是源于对亲人疾病的感同身受,形成了最初对医......详细
专题
“2015清华大学精准医学论坛”于4月21日举办,精准医学是对现有......详细
中国科学院院士、清华大学副校长薛其坤出席“2015清华大学精准医......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