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得过沙眼吗?父辈有人得过吗?”
“现场患近视的人举一下手!”
如果做这样一个现场调查,会有什么样的结果?在“2015北京市医管局媒体健康素养传播培训班”上,参加活动的媒体记者、市属医院宣传处负责人等近百人,对这两个问题给出了几乎截然相反的答案。
在场的人(包括亲人)都没有患过沙眼,有的人甚至都没听说过沙眼。但有三分之二的人都是近视。这场别开生面的现场“调查”是北京同仁医院副院长、全国防盲技术指导组组长王宁利教授在此次演讲活动中展开的。
作为80后,小编确实也没有碰到过沙眼的病例。王宁利教授说,沙眼曾是我国第一位的致盲性眼病,“十人九沙”是我国上世纪四五十年代的真实写照。当时,我国城市人群沙眼患病率达到30%,农村人群沙眼患病率达80%-90%,人群中沙眼致盲率高达5%。
作为一种常见的传染性眼病,沙眼是由沙眼衣原体造成的一种慢性传染性结膜角膜炎。因其在睑结膜表面形成粗糙不平的外观,形似沙粒,故名沙眼,易通过手指、毛巾、物品的交互接触而传播。
“我们国家已经消灭了致盲性沙眼!”就在大家都揪着心的时候,王宁利教授说了这样一个好消息,沙眼是公共卫生问题,我们国家在这方面的防控工作做得非常成功。
随着人们的生活方式的改变,如今,致盲性眼病的流行已经发生了重大的转变,由以前的沙眼变成白内障、病理性近视、糖尿病视网膜病变、青光眼等眼科疾病。
王宁利教授接受寻医问药网编辑采访时,用“红、青、白、蓝、紫”五种颜色,形象地阐释了现下重大流行眼科疾病:“红”,代表血管性问题引起眼病,包括糖尿病视网膜病变、高血压眼底性病变等,是出血性眼底病;“黄”,代表老年性黄斑变性;“白”即白内障;“紫”即高度近视视网膜病变;“蓝”指青光眼。
“现在中国的首位致盲眼病本来是白内障,但白内障并不可怕,因为它是可复明的致盲性眼病。”王教授表示,白内障手术只需要几分钟就可使患者复明。而且,白内障多因老龄化问题引起的,随着人均寿命提升,年纪越大患白内障的几率就越高。
“实际上,真正可怕的、我们没有预想到的第一位致盲性眼病,应该是高度近视视网膜病变,即病理性近视,这是‘中国特色’,给眼病防控工作带了严重挑战。”王宁利指出。
近视,曾经是值得骄傲的知识分子的象征,但现在却可能变成光明的“刽子手”。王宁利介绍,高度近视会使眼轴增长,后巩膜上会出现葡萄样的鼓包,看起来很可怖,可能会导致眼底黄斑、视网膜变性,如果治疗不及时也可能会导致失明。据悉,目前在中学生中高度近视眼已经达到了2%,高度近视可能导致10%的人因此失明。
当下,电脑、手机、电视等充斥着生活,而高度近视竟然可能引起如此大的眼部健康损害,现场的人都坐不住了,纷纷向王宁利教授“挖内幕”,尤其是家里有小孩的,有的孩子学校还专门用电子产品用于阅读训练。大家都担心:电子产品会不会致盲?
“没有证据证明电子产品会致盲,从科学原理上也找不到其和致盲的因果关联。但是,所有电子产品的终端设备——屏幕对眼睛健康是有损害的。”王宁利教授强调。
他说,人眼关注电子屏时会产生“忘记效应”,即看到感兴趣的内容会忘记眨眼睛,时间一久,眼睛会出现干涩、疲劳、流泪等症状,这也被称为“视频终端综合征”,直接影响眼部健康,最终影响我们的生活质量。可以说,“视频终端综合征”正在慢慢成为新的需要关注的公共卫生问题。
尤其是小孩子,王宁利介绍,刚出生的孩子都是远视,过早、频繁进行近距离阅读是不太好的,小孩的户外活动非常重要。所以,要预防近视就一定要注意眼睛的休息,不能长时间盯着电子屏。
另外,可选用一些防蓝光的贴膜附在显示屏上。王宁利的手机就贴了一个“定制款”贴膜,是眼科研究所自己研发的防蓝光产品。而一些“上班族”钟爱的眼药水,他建议用一次性、不含防腐剂的人工泪液。
对于已经近视的人,王宁利则建议,一定要注意用眼健康,近视必须佩戴眼镜,不戴眼镜会加重眼睛负担重,也容易疲劳,而且视力模糊时眼睛处于离焦状态,本身就会诱导近视。此外,他说,所谓“近视戴眼镜视力会越来越坏”的说法是错误的,不过眼镜的度数最好是比实际近视度数略微少一点。
专家简介:
王宁利:主任医师,教授,现任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同仁医院党委书记、副院长,北京市眼科研究所所长,首都医科大学北京眼科学院院长,北京同仁眼科中心主任,中华医学会眼科分会主任委员。擅长青光眼、白内障、高度近视眼眼内镜屈光手术、遗传性眼病;特别是疑难及复杂性青光眼治疗。
本文系寻医问药网(www.xywy.com)原创文章,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