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EWS
科普贴|年轻人也要预防脑卒中!
2015-12-15来源:寻医问药网作者:李玉婷
|
|

  近年来,流行病学调查发现,年轻人脑血管疾病发病率有上升趋势。虽然脑卒中具有发病率高、死亡率高、致残率高的特点,但在人们以往的观念中,它就是一种老年病。年轻人为什么也会脑卒中?到底该如何预防、如何用药?带着种种疑问,让我们来听听北京清华长庚医院院长助理、神经内科主任武剑教授的解答。

  不健康生活方式是年轻人卒中首恶

  武剑指出,中老年人的确是脑卒中主要人群。临床资料显示,60岁以上的老年人占首次发生脑卒中患者的2/3以上。但绝不能就此忽视年轻人患卒中的可能。

  除了高血压、酗酒、吸烟、夜生活过度、高脂肪饮食外,可能导致年轻人患脑卒中的危险因素还包括先天性颅内动脉瘤或先天性血管畸形、血液系统疾病如凝血因子缺乏、多发性大动脉炎、 病毒感染、红斑狼疮、代谢异常(如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心脏疾病、头颈部的外伤、妊娠、分娩、口服避孕药等。

  上述多种危险因素的存在,使年轻人慢慢成为脑血管疾病的好发者。武剑表示,必须纠正不健康生活方式,同时积极查找原发病因并治疗才是青年人远离脑卒中的关键。

  高血压无妨正常生育但需谨慎用药

  高血压是脑卒中的危险因素之一。很多患者有这样的顾虑,我有高血压病,会不会遗传给孩子,我能不能生育?武剑表示,患有高血压病的男性和女性,都可以正常养育后代。

  但是,患有高血压病的女性在妊娠期间母亲及胎儿的危险均大于没有高血压病的人,因此应在妊娠期间严密监测血压,出现血压升高或其他不适时及时就诊。并且因为高血压病可导致多个重要器官受损,在妊娠前应行全面检查,排除不能妊娠的其他情况,如某些心脏病、肾功能不全等。

  对于部分妊娠前有高血压的女性在妊娠前半期由于妊娠生理性变化,血压恢复正常范围的,可以停用降压药物,但是需要密切监测,必要时应恢复药物治疗。

  如果妊娠期血压仅为轻度升高(140-160/90-109mmHg),在妊娠期发生心血管疾病的风险较低,母亲和胎儿预后良好,此类低危患者也可以考虑在密切监测血压的情况下暂停降压药物。

  但血压升高明显或伴有其他疾病的母亲应服用降压药物控制血压,由于某些降压药物(如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等)对胎儿有不良作用,因此妊娠前应咨询医生是否有需要调整降压药物。

  长期服用阿司匹林可预防脑卒中

  一级预防是对于未患病或疾病的高危人群进行的预防,阿司匹林作为脑血管病的一级预防用药,已被多项临床试验所证实,有专家推荐对于卒中风险足够高的个体使用阿司匹林进行心脑血管病预防、大部分血压控制稳定的高血压患者、非瓣膜性心房纤颤患者以及颈动脉狭窄者,如果无禁忌症,都应该考虑使用。

  但每个病人的具体情况不同,合并症也不同,需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听从医嘱:

  ——使用阿司匹林做一级预防的人群,阿司匹林长期使用的剂量为75-150mg/每日;

  ——80岁以上高龄的男女人群,有关阿司匹林预防心脑血管的益处或危害的资料非常少,需要听从医嘱;

  ——55岁以下的健康女性和45岁以下的健康男性人群,除非合并有较多心血管事件危险因素的者,不鼓励服用阿司匹林进行心血管疾病的一级预防;

  武剑强调,需要注意的是,在一级预防中,应用阿司匹林的主要风险是出血,主要有消化道出血、出血性脑卒中,在就医时应告知医生既往有无消化道溃疡病史、目前血压控制情况等,听从医嘱决定用药方案。

  药物治疗病情好转仍需继续服药

  脑血管病患者即使病情好转也应继续服药治疗,此为脑血管病二级预防措施之一。因为,脑血管病具有极高的复发率,复发后神经功能障碍将明显加重,病死率明显增加。

  脑血管病二级预防的措施主要包括危险因素控制及特殊治疗。

  危险因素的控制包括血压、血脂、血糖的控制及改变不良生活方式;特殊治疗指根据病因不同采取不同的抗血小板、抗凝或手术治疗。此外,还应定期到神经内科或脑血管病专病门诊检查。

  关于二级预防用药,武剑表示:对于非心源性栓塞性缺血性脑卒中或TIA患者,建议给予抗血小板药物,以单药治疗为主,阿司匹林(50~325 mg/d)或氯吡格雷(75 mg/d)都可以作为首选药物。

  但有证据表明氯吡格雷优于阿司匹林,尤其对于高危患者获益更显著。不推荐常规应用阿司匹林和氯吡格雷双重抗血小板药物。

  对于心房颤动的缺血性脑卒中和TIA患者(小中风,短暂性脑缺血患者),推荐使用适当剂量的华法林口服抗凝治疗,维持INR在2.0~3.0之间;如不能接受抗凝治疗,则推荐使用阿司匹林或氯吡格雷抗血小板治疗。

  相关阅读:8项评估教你自测脑卒中风险

  对于自身是否存在患脑卒中风险的问题,可根据以下8项进行风险评估:

  1.高血压病史(≥140/90mmHg),或正在服用降压药;

  2.房颤和心瓣膜病;

  3.吸烟;

  4.血脂异常或未知;

  5.糖尿病;

  6.很少进行体育活动(体育锻炼的标准是每周≥3次、每次≥30分钟、持续时间超过1年。从事农业体力劳动可视为有体育活动);

  7.明显超重或肥胖(BMI≥26kg/m2);

  8.有卒中家族史。

  脑卒中风险评估得分≥3分,或既往有脑卒中、短暂性脑缺血发作病史者,为脑卒中高危人群;

  脑卒中风险评估得分<3分,但患有慢性病(高血压、糖尿病、心房颤动或瓣膜性心脏病)之一者,为脑卒中中危人群;

  脑卒中风险评估得分<3分,且无慢性病者为脑卒中低危人群。

  注:每一项得1分。

  专家介绍:

  武剑:主任医师,教授,博士研究生导师。现任北京清华长庚医院院长助理,神经内科主任。北京市“十百千”项目十人才,北京市215工程学科带头人,北京市医管局“+登峰”团队负责人。从事神经病学临床工作二十余年,经历了国内和国外的长期历练,有着丰富的临床经验和研究技能,不但擅长处理神经系统常见病,更精于疑难病症的诊治。

本文系寻医问药网(www.xywy.com)原创文章,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

医院
专访
“生育和前列腺癌根治术是不可调和的矛盾,要根除前列腺癌,是要......详细
不少医生从医的初衷是源于对亲人疾病的感同身受,形成了最初对医......详细
专题
“2015清华大学精准医学论坛”于4月21日举办,精准医学是对现有......详细
中国科学院院士、清华大学副校长薛其坤出席“2015清华大学精准医......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