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9月,北京清华长庚医院被纳入医保定点,医保部门验收也已经顺利完成,签约后即可正式为群众提供医保服务,这使得号称亚洲最大居住区的天通苑地区终于有了“大腕级”医保定点医院,京北地区的就医难问题得到纾解,尤其天通苑的几十万居民再也不用担心去地铁5号线挤成“纸片”了!
即将迎接医保病人,未满1周岁的清华长庚医院有哪些必须点赞的服务?在日前举办的“清华-长庚-梅奥医学论坛”上,该院执行院长董家鸿带来了惊喜。
“诊-治-护”一条龙服务
北京清华长庚医院是融医疗、教学、科研、预防、康复于一体的公立医院。坚持精准、精益、精诚“三精”医疗服务理念,实现病患利益最大化。
首先,对于空间的划分不同于其他医院,把相关科室集中在一起,方便联合诊疗。“如此一来,方便根据患者病情,邀请相关科室专家联合制订诊疗方案,从而提升治愈率和康复水平。”董家鸿介绍说。
医院采取整合式医疗模式,组建了多学科融合的肝胆中心、神经中心、消化中心等,以肝胆胰、神经、消化等强势专科为基础,形成了强专科、精综合的布局。
其次,实行Attending医师(主诊医师)负责制。通过科主任查房、团队诊疗、联合病例讨论等形式,确保每一位就诊患者诊疗的连续性和完整性。
“患者可以随时找到他的主诊医生,有利于医患信任的建立;主诊医师承担相应的医疗风险与责任,也可减少患者的顾虑。”董家鸿说。
另外,还推行了“我的患者,我的护士”全责护理模式,也就是说,患者从入院到出院都有责任护士全程负责,包括门诊、住院、手术及后期随访等。
通过这“一条龙”的照护设计,传递出清华长庚医院的患者服务理念:“你来,我就对你负责到底!”
清华长庚看病不拼体力比舒适
就诊过程中,诊室门口不会显示病患的全名及病历号,一名门诊医师和一位跟诊护士,在独立的门诊诊间内,一次为一位患者服务,让患者充分被尊重。
一般而言,在北京大医院看病还是个“体力活”:楼上楼下跑,人满为患全程靠“站”!
清华长庚医院虽也是公立大医院,却很例外,门诊、挂号、缴费采用一站式服务,加上相关科室集中安排,免去患者“没看上病先累成狗”的情况;此外,医院开通了多功能开放式柜台,为患者提供坐候式服务。让看病变得便捷、舒畅。
董家鸿表示,医院还将建立糖尿病中心、慢病管理平台,为社区居民“送健康”,指导居民树立健康生活方式和疾病防控、慢病管理知识,实现更周到的医疗服务。
因此,在北京市进行的患者满意度评估中,清华长庚医院的满意率在市属医院中名列前茅。
院前-院中-院后急救无缝衔接
目前清华长庚医院有一个“重头戏”:筹建京北心脑血管病急救中心。
据董家鸿透露,该中心将由急诊、ICU、神经内外科、血管外科和心脏内科等学科组建而成。重点构建院前急救体系、院中急救绿色通道和硬件设施、院后康复三大体系的无缝衔接。
“院内将设置120、999急救站点,实现患者快速转运;院中启动相应快速救治通道,使患者在最短时间从急诊到手术室;院后建立患者数据库,进行康复及长期健康管理和疾病干预。”董家鸿解释说。
另外,医院还将联合附近康复医院、社区中心、诊所、乡镇卫生院等形成分级诊疗体系,通过制度设计和利益分享机制,实现双向转诊和服务一体化。
对此,国务院医改办主任孙志刚就曾评价称,“北京清华长庚医院目前所做的就是政府期望的公益医院模式。”
随着医院稳步发展,2016年清华长庚医院将启动二期工程,以重大疾病需求为导向,聚焦于重大疾病共性的关键技术,设立精准医学研究院,重大疾病的协同创新研究中心、健康管理与促进研究中心等。
专家介绍:
董家鸿,北京清华长庚医院执行院长、学术委员会主席、教授、博士生导师。担任美国外科学院(ACS)院士;法国外科学院(FAC)外籍院士;国际肝胆胰协会(IHPBA)学术委员;国际消化肿瘤外科医师协会(IASGO)执行委员;国家卫生部*器官移植专家委员会委员等职。擅长肝胆胰疾病的精准外科治疗、肝脏移植等。
本文系寻医问药网(www.xywy.com)原创文章,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