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EWS
宋茂民:改善就医不能只是一顶高帽
2015-09-25来源:寻医问药网作者:罗德芳
|
|

  中国式看病难:一头是老百姓对优质医疗资源的渴求,“一号难求”、“一床难有”;另一头是大医院人满为患,医院、医生负载“爆棚”。如果医疗资源分配能够一体化、均质化,优质医疗资源能够下沉,看病难问题或许会得到解决。但如何实现?

  在北京市医院管理局和北京城市广播联合推出的“市民对话市属医院一把手”访谈节目上,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天坛医院党委书记、副院长宋茂民介绍了该院改善就医的各方面举措:京津冀协同发展、建设云医院、分级诊疗、搬迁新址扩增医院容量……这些努力都为患者就医带来了福利。

  京津冀协同发展,让家门口成为看病“结点”

  据国家卫计委测算的数据显示,2013年北京外来就医的流动人口每天约有70万。为引流患者,给医院和医生“减压”。在京津冀协同发展的背景之下,天坛医院与张家口市第一医院共同创办了北京天坛医院张家口脑科中心。

  “脑科中心的建立,不仅为张家口市的患者送福利,还要对张家口以北的扇形面积区域包括内蒙、山西等地区的病人有一个辐射作用,让更多人就医受益。”宋茂民说。

  建立了帮扶关系,协同发展具体如何做到?宋茂民介绍,通过三个方面的机制来保障中心的医疗服务质量。

  第一,天坛医院固定两名专家常驻当地负责协调。“两名专家挂职张家口脑科中心副院长,有协调权。他们的任务是把天坛的先进管理机制带到该中心,建立起适合中心发展的内部机制,包括脑血管疾病的急诊抢救、建立绿色通道等问题,在今后一年当中把问题理顺。”

  第二,建立分级诊疗和上下转诊机制。“实现非首都功能的疏解,是在保证医疗质量的前提下,让张家口成为一个‘结点’,使原来必须到天坛医院看病的患者,能够留在当地。”宋茂民表示,这也需要先对天坛医院和张家口脑科中心覆盖的病人做好摸底调查,分清哪些患者可以在张家口当地消化;哪些是需要到天坛医院手术、住院的,出院后的随访也完全可以放到张家口。

  第三,通过信息技术共享患者的转诊、随访等数据,天坛医院据此实现患者的远程管理和远程会诊,并不定期派专家前去解决疑难病症,病人过多还可以增派医生。

  “这些都是和病人直接相关的,要保障当地的医疗质量,我们也会对医务人员进行教育培训。”宋茂民说,通过五年的帮扶,要让张家口的神经内科、神经外科、ICU(重症监护)等学科水平独当一面,挡住张家口以北的病人。

  据悉,张家口脑科中心运营两个月,预约的患者量非常大,已经出现专家号紧俏现象。宋茂民说,当地的就诊量还会持续上升,但不会让患者排队等候三、四个礼拜,基本一个礼拜都可以看上病。

  “云平台”分级就诊,与社区对接零障碍

  建立协作帮扶的形式固然好,但大医院医生通常忙得分身乏术,所以派驻专家的形式难以大范围推行。利用“互联网+”信息化手段,北京天坛医院再开帮扶的新举措——建立基于云平台的医联体。

  “在云平台上开放共享社区居民的健康档案、化验及检查报告等,合作医院只要输入患者姓名就能看见患者的所有资料,可缩短诊疗时间。”宋茂民介绍,目前主要与北京方庄急救中心等几个社区医院和市区医疗中心合作,这项工作已经完成了,实现了与社区医院零障碍的预约、挂号、转诊。

  “只要社区医院同意转诊,就可以直接在社区挂上天坛医院的号,也可以进行远程会诊。但这种机制强调患者在社区医院首诊。”宋茂民说,建立这样一个云平台,不仅是分级诊疗的一种实现形式,对疏解非首都功能、建立医疗大数据和基础研究都有帮助,“我们正在运作京津冀大范围的云平台医联体,要把京津冀神经相关的病人,都做一个云数据统一管理,对大样本人群的流行病学调查、分析及今后的临床科研都有意义。”

  对于合作医院的选择,宋茂民表示,需要满足一定的技术条件,在这个基础上,只要对方有意愿就可以提出合作,在京津冀范围内,越多参与越好。据悉,医院正尝试与河北86家县医院实现信息共享,搭建天坛神经科“云医院”。

  此外,为了更好地引导市民形成社区首诊、分级就诊的秩序,北京市卫计委要求二三级医院的专家号源要对社区医院开放,时间段上由社区优先选择。天坛医院也积极响应,将医院神经内科、神经外科、乳腺科、心内科、内分泌科等科室的号源优先向社区开放。

  “挂号越是紧张的科室越是优先社区,这样才能真正引导患者在社区首诊。”宋茂民说,如此一来,大医院的医疗资源也能得到更有效利用,比如神经科患者需要长时间的康复治疗和管理,就可以转诊到社区医院或者康复机构,让大医院发挥更大的作用。

  数字化诊疗,“新天坛”增量不仅是一顶“大帽子”

  一直以来,以北京天坛医院为典型代表的优势医疗资源集中在北京的中心城区。为了缓解交通拥挤,合理分布医疗资源,保护历史遗产等需要,2017年天坛医院将整体迁至丰台区花乡地区。

  “在上级来商量到底搬不搬家时,我们曾经在职工中进行了摸底,在职工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进行了投票,全员都同意搬迁。服从政府保护文物的大方向是一方面,从医院发展角度来说,也是搬走会更好。”宋茂民表示,现址已经不能满足患者的增量需求。

  据介绍,天坛医院新址总建筑面积达35万平方米,将成为丰台区第一家大型综合性三甲医院。宋茂民介绍,“新院将成为一家数字化的智能医院,实现4G和Wi-Fi信号全覆盖,病人进入医院后通过手机便能实现自助挂号、自主预约、自动导航和互联网交费,药品也可根据患者需要直接快递到患者家中。患者利用智能终端就能实现医疗服务的全方位互动,就医体验将得到极大的改善。”

  众所周知,天坛医院是以神经科为特色的三甲综合医院,但过去其综合性不够强,其他科室相对规模较小,有些科室设置甚至没有,如说风湿免疫科。而现在新院35万平米的规模,不仅仅是“大帽子”放在那儿,必须有足够的内容去填充它。医院将新增很多科室来回应患者的实际需求。

  “医院扩大了耳鼻喉科,新增了口腔科、老年科、神经精神科,未来还将成立心脏外科、全科医学科,并完善胸外科,等等。这些学科都是支撑医院实现更强综合性的一个保证。”宋茂民指出,新增内容也是为了更好体现医院的人性化,如老年科和全科医学科是为社区或者说为老年人群服务的。

  新址的体量足够大了,硬件满足了,才能增加这些新的科室,才能够满足更多人在医院解决疾患的需要。同时,医院的面积变大了,就医环境更好了,这也是未来新天坛医院将会呈现给患者的一种改变。

  专家介绍:

  宋茂民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天坛医院党委书记、副院长,普通外科专业博士,主任医师、教授,博士生导师。擅长肝、胆、胰、胃肠疾病,腹部疾病内镜和腹腔镜。

本文系寻医问药网(www.xywy.com)原创文章,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

医院
专访
“生育和前列腺癌根治术是不可调和的矛盾,要根除前列腺癌,是要......详细
不少医生从医的初衷是源于对亲人疾病的感同身受,形成了最初对医......详细
专题
“2015清华大学精准医学论坛”于4月21日举办,精准医学是对现有......详细
中国科学院院士、清华大学副校长薛其坤出席“2015清华大学精准医......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