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26日下午,有网友微博爆料,湖南永州某医院住院楼一位男性老人突然吐血,急诊科值班医师却提出先打电话给120,没有前往救治,后老人抢救无效死亡。当地卫生部门8月28日通报称,当事急诊科医生严重渎职,被处罚暂停医疗执业活动一年。但外界对此并没有释怀,对急诊医师缺乏人文精神的现象非常痛心。
8月28日,在“首都急危重症高峰论坛会前会暨急诊医师成长之路”论坛上,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急诊科主任医师廖晓星教授,就急诊医师的人文素质培养进行了剖析解读。廖晓星表示,医学人文的缺位较普遍,也不是一两天就能做好的,只能即刻出发,从改善医患沟通做起。
医生培养重技术、轻人文
在医生培养过程中,一直是重技术、轻人文。所以,医生面对病人时只会想:什么病?怎么诊断?怎么治疗?最后得出准确诊断并消灭疾病这样一个结果。
“但是很多时候仅仅这样做是不够的,病人作为一个被照顾的个体,常常需要得到很多人文关怀。”廖晓星指出,医生对疾病的诊疗,基于病因学治疗的只有20%,40%是安慰剂治疗,也即是很多时候并没有把病完全清除,但是病人很满意治疗结果。
为什么?廖晓星说,病人来就诊,有生理和心理两方面的需要,那么医生就应该开出技术和情感两方面“药方”。
然而,医学人文缺乏、医患矛盾突出已成医疗行业“热病”,给医生执业带来了很大冲击。尤其在急诊科更为突出,这主要于急诊专业特点有关。
“急诊科是一个24小时全方位、开放式的环境,任何人在任何时间都能前来寻求帮助。且急诊具有节奏快、强度大、有一定随机性、疾病谱广泛等特点,诊疗效果和患者期望值往往不吻合。”廖晓星表示,在急诊过程中,时间就是生命,急诊医师存在说得太少、问得太少、听得太少,人文关怀“缺席”,患者就诊满意度不高。
诚然,造成医患矛盾的原因,包括经济、社会、心理等各方面综合因素,但廖晓星认为,人文缺位、医患沟通不良是主要成因。
影响医患关系的7大患方心态
该如何提升急诊医师乃至整个医务团队的人文素养?医师的角色定位如何体现?廖晓星建议:
首先,医生应该明白医患关系中,患方处于弱势地位。从诊疗行为来看,患者的求医行为说明他们是依赖角色;从医疗收费行为来看,医院、医生是主动方,患者处于被动地位。“我们可以明确地说,患方处于相对弱势地位,医生应该主动改善现状。”廖晓星认为。
其次,要充分了解和关注患者的心理状态。对于急诊来说,由于起病急,病情不稳定,患者及家属对医生抱有很高的期望,他们希望看到:医生雷厉风行的举止、准确无误的判断、及时有效的治疗、万无一失的抢救,但是很多时候急诊医生做不到。这就可能导致患者“发飙”,但廖晓星认为背后另有“隐情”,影响因素包括患方的7大心态:
1.负性情绪的积累。很多时候患者某一时刻的强烈愤怒,实际是到院后,很多环节的叠加造成的情绪积累和爆发。
2.环境问题。医院的环境医生很熟悉,也很喜欢,但患者不是这样,很多患者到医院后就有一种压抑感,包括医院的建筑风格、标识、气味等都可能造成心理压力。
3.就医“消费”心理及经济补偿诉求。患者看病要付钱,感觉是在医院消费,一旦消费数量超出了期望或是认为没有达到期望的价值,就会产生不满和经济补偿的心理诉求。
“所有的医疗投诉都牵涉到经济补偿问题。但一个病花了几十块钱治好了,另一个病花了几十万却死了,这样的事医院不少见,医疗不是一种普通的消费行为。”廖晓星强调。
4.很多患者有慢性病,本身就有一些身体不适,更容易引起心理的不愉快。
5.情绪宣泄的需要。一些不好的医疗结果发生后,很多时候患者或者家属能够理解“错不在医生”,但压抑的情绪无处宣泄,医生就成了“炮灰”。此外,家属还可能渲染和夸张情绪。
6.对医学和疾病认识不足。医学有局限,但患方并不接受这种局限以及不确定性。
7.社会弥漫着对医疗行业的偏见和对医务人员行为的不信任。廖晓星认为“这可能是医疗行业发展的一个阶段,需要时间修复”。
这些因素也表明,医疗行为是复杂的,医生职业是充满挑战的。急诊医生要“迎难而上”,除了理解、尊重,还需要正确认识急诊专业,建立对急诊的价值认同感。客观上,还需要在急诊医师培养体系中,加强人文教学。
急诊人才缺乏,待遇留人是根本
要人文先留人。急诊专业目前更为紧迫的,是解决人才缺乏的问题。为此,一方面社会在呼吁理解医生,理解医学的局限性,给执业环境一片蓝天;另一方面,政府尝试通过政策留人。
不久前,国家卫计委发文规定,在医师资格考试中对院前急救和儿科岗位从业人员开展加试相关专业内容的加分考试。希望通过降低专业门槛,缓解院前急救和儿科岗位专业人员匮乏的现状。
对此,廖晓星在接受寻医问药网专访时表示,“这个措施不可能缓解医生少,不可能让更多人参与到急诊儿科队伍中来”,是以他认为“完全不知道这个政策的初衷”。
要想缓解急救人才短缺,提升医生的从业积极性,廖晓星认为,根本上是要解决急诊医生收入偏低、风险大等问题。
“现在医生的收入是跟工作业绩挂钩,由于急诊、儿科自身专业特点,不大可能会有外科那样的业绩。”廖晓星说,但所有专业的医生都是一样的,不存在某一个专业医生比另一个专业医生更重要,只是专业方向,要求的知识、技能有所区别,工作是实实在在的,所以医生的报酬应该以劳动价值为参考,这应当形成共识。
本文系寻医问药网(www.xywy.com)原创文章,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