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EWS
院长科普|颅咽管瘤的危害和治疗
2015-08-31来源:寻医问药网作者:顾建文
|
|

  相关报告显示, 颅咽管瘤的发病率北美地区约为0.13/10万;欧洲人颅内肿瘤发病率为2.7%-4.9%。中国颅咽管瘤约占颅内肿瘤发病率3.5%-5%,其中儿童为5%,成人为3.5%。

  颅咽管瘤是发生在颅内鞍上区累及下丘脑的良性肿瘤,手术切除后可达到完全性治愈。但是由于肿瘤多是侵蚀垂体柄、漏斗、灰结节、乳头体和视交叉等下丘脑结构,使手术切除肿瘤困难,术后下丘脑损害合并症如:尿崩症、高热和昏迷等,严重影响病人愈后,因之对颅咽管瘤的治疗效果是神经外科水平的标志之一。

  颅咽管瘤的治疗,其疗效与手术方法、肿瘤切除率、术中下丘脑神经结构的保护密切相关。

  过去多采取部分切除颅咽管瘤,再结合外放疗来延缓病情的发展。但部分切除颅咽管瘤没有肯定的疗效,并可使手术区解剖结构紊乱和肿瘤与周围结构粘连,使二次手术困难,于是人们开始探索积极的肿瘤全切除术,其可达到完全治愈的效果。

  但目前来看,全切除还存在困难,究其原因:1.肿瘤钙化坚硬较大;2.肿瘤与下丘脑结构或穿通动脉粘连;3.肿瘤囊壁薄不能与周围结构分离;4.手术视野限制未能见到残留肿瘤,术后影像检查发现肿瘤未能全切。

  采用全切除术仍有肿瘤细胞残留的可能,而且手术过程如果肿瘤细胞移位生长,或是肿瘤与第三脑室底无蛛网膜分隔并在下丘脑呈侵润性生长,术后患者可能会复发率,随访手术后10年内的患者,仍有10%肿瘤复发率。

  当然,随着技术进步,患者全切除术后死亡率在不断下降。从文献资料来看,颅咽管瘤全切除的术后死亡率由1990年以前的20%,下降到1995年的10%以下,到2000年术后死亡率为5%以下。

  在颅咽管瘤治疗中,下丘脑神经结构和功能的保护是关键,可有效防治术后并发症。

  临床数据显示,约50%~80%的患者全切除术后可发生术后下丘脑和垂体功能障碍并发症。包括:手术早期神经垂体并发症有抗利尿激素(ADH)缺乏引起的尿崩症(DI),患者主要表现为口渴、多饮和多尿;抗利尿激素分泌异常综合征(SIADH),患者除有多饮和多尿外,以低血钠为特征,严重时引起脑水肿,患者出现头痛、恶心、呕吐和抽搐,即脑耗盐综合征(CWS)。还有视上垂体束、视上核和室旁核损伤,患者觅水功能障碍,无口渴感。血钠升高,全身乏力和轻度尿崩症,也称脑盐潴留综合征(CSRS),等等。

  通过术中保护下丘脑的显微穿通动脉,对维护下丘脑的功能和防止这些术后并发症十分重要。临床上,依椐颅咽管瘤的发生部位将其分为下丘脑下型和下丘脑上型。对下丘脑下型的肿瘤,多采取纵裂前入路,对后者手术多采取翼点、额下和经蝶窦入路,利用神经血管间隙切除肿瘤,能从多个方位显露肿瘤,但术中操做使血管神经损伤和血管痉挛的危险性增加。

  此外,腺垂体前叶激素缺乏是颅咽管瘤切除术后需长期治疗的并发症,治疗方法包括发育呆小和迟缓儿童的生长素(GH)的代替治疗;雄性、雌性激素缺乏引起的性发育障碍患者的性腺激素的代替治疗,及其下丘脑功能低下的糖皮质激素代替治疗和甲状腺功能低下的甲状腺素的代替治疗。虽然已有多种人工合成激素代替下丘脑和垂体激素的治疗,但下丘脑和垂体激素的功能并不仅仅是单纯给予激素代替方法,而是系统、全面的生理和临床治疗。

  从临场术后随访资料来看,青春发育前的患者,下丘脑功能受累不严重,在肿瘤全切除后下丘脑得到良好保护者,患者仍可恢复身体生长和性功能发育。

  作者简介:

  顾建文:著名脑外科专家,博士导师,解放军第306医院院长,主任医师,全军神经外科副主委,中华医学会理事。

原作者授权发布,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与作者。

医院
专访
“生育和前列腺癌根治术是不可调和的矛盾,要根除前列腺癌,是要......详细
不少医生从医的初衷是源于对亲人疾病的感同身受,形成了最初对医......详细
专题
“2015清华大学精准医学论坛”于4月21日举办,精准医学是对现有......详细
中国科学院院士、清华大学副校长薛其坤出席“2015清华大学精准医......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