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院在谋求发展时,大家都会从医疗质量与水平、服务效果、品牌营销等方面进行竞争,而医院建设与发展真正的、持续的推动力,应该是学科的发展。”在“2015中国医院大会之医院精细化管理分论坛”上,四川大学华西医院院长李为民如是表示。
学科发展的核心在人才。因此,在医院精细化管理过程中,李为民强调了通过对“人”的管理,突显学科优势,提升医疗质量和核心竞争力。具体怎么做?
李为民介绍,华西医院不断创新人事管理,构建了“人才选聘机制”、“不合格人员退出机制”、“人才成长激励机制”等措施,形成公平竞争、能进能出、能升能降的良性循环体系,优化人力资源配置,提升质量安全和效率。
首先,根据医院对不同人才的实际需求,有效合理地配置学科人才。建立编制内聘用、中间层聘用、基本层聘用三个层次的人事管理体制和用人机制。编制内的聘用为长聘制,中间层聘用为准长聘制,基本层的聘用,则是合约聘用制。
同时,通过“五个百人计划”、“青苗孵化工程”、“人才引进工程”、“杰出青年培养计划”等多项人才工程孵化和引进人才。
其次,留住好的人才,清退不合适的。在学科人才建设上,大医院吸纳优秀人才并不难,人才优化管理是难点。李为民表示,对于已经进入医院体制内的人员,如有不合格的,或者较差的,能不能降级或者干脆分流出去?这是困扰很多医院的难题。对此,华西医院建立了人才退出机制,很好地解决了这个问题,只要是不达标的就会被降级会被退出。
此外,提升医院人才的科研创新能力。医院建立了一支专兼职科研队伍,李为民说,过去是兼职占多数,为了提升科研水平,医院让有科研课题的或者是有国家级项目的一些医生,专门做科研创新,他们的绩效和其他做医疗的专家的绩效一样。“更关键的是,我们非常鼓励科学研究,希望他们能够用80%的时间去做科研,绩效还会比临床同类的专家高出10%。”李为民说。
最后,建立精细化的绩效考核制度,激励人员的价值创造。李为民介绍,以前医院的医生考核更关注工作量,只有基础的绩效,总是会顾此失彼。现在建立了以工作量和相对价值为主的综合绩效分配,要关注医生对医疗、教学、科研以及对学科的贡献。
通过对这些精细化管理手段,李为民表示,华西医院在2014“精细化管理年”,工作量增加了10%左右,医疗质量也有了明显的改善。其中,住院患者死亡率由2013年的1.97%下降到2014年的1.66%。临床路径纳入系统数,由2013年的16个上升至2014年的55个。与此同时,医疗安全也在不断改善,医疗纠纷数由2013年的122起下降至2014年的102起。
本文系寻医问药网(www.xywy.com)原创文章,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