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EWS
秦炯:活泼好动还是多动抽动 家长分清很重要
2015-08-04来源:寻医问药网作者:王阳
|
|

  孩子爱动、注意力不集中,开始往往会被家长认为只是顽皮、不懂事,甚至还会跟街坊邻居炫耀炫耀,“看我家孩子多活泼可爱”。其实,家长的忽视很可能导致孩子错过某些疾病的最佳治疗时机,比如多动症和抽动症。

  “直到目前为止,多动症和抽动症的具体发病原因还没有完全搞清楚,根据临床经验及流行病学资料,推测与遗传因素和环境因素相互作用有关。”北京大学人民医院儿科主任秦炯教授在接受寻医问药网专访时说,“虽然两种疾病的俗称极为相似,但其实症状表现和治疗方面却是完全不同的。”

  注意缺陷多动障碍(ADHD,即俗称多动症)的症状主要以注意力不集中、动作异常增多、冲动三大症状为主。除了这三大核心症状以外,还会有脑功能以及认知行为的改变,经常合并一些精神病学方面的症状,比如性格缺陷、情绪障碍以及对立违抗障碍等。

  抽动障碍(TS,即俗称抽动症)则是一种以多发性、不自主抽动为主要症状的疾病。不自主抽动主要表现为一些不能自控的,短暂性、一过性、爆发性的刻板动作,常见如:挤眉弄眼、摇头耸肩、甩手点头、仰脖鼓肚、踢腿扭动身体等,多数患儿伴有喉头作响,常不由自主发出哼、啊、咳等异常、古怪声音,个别可发出刻板的类似骂人的脏话,故此曾有“抽动秽语综合征”之称。可以说,从头到脚都有不同症状发生。

  秦炯教授介绍,多动症和抽动症常常同时发生在一个孩子身上,医学上称为共患病或共病,二者相互共患的比例均大约1/3。也就是说,多动症约有1/3患儿合并抽动症,而抽动症患儿也有约1/3合并多动症。尽管如此,二者仍是两种独立的疾病,二者的病因、病理生理及功能损害的表现是完全不一样的,治疗原则也迥异,进行区分是非常重要的。临床上主要靠各自的不同症状及相应的行为测试进行鉴别。对于家长来说,最简单的判断方法就是:单纯多动症的主要症状就是注意力不集中;而单纯抽动障碍,注意力是没问题的。

  说到注意力不集中的问题,秦炯指出:首先,顽皮好动的孩子也常常会有注意力不集中的时候,但无论多顽皮,在需要集中注意力的时候是可以做到的,而多动症的孩子是做不到集中注意力这一点的。

  其次,顽皮好动的“动”是有目的、可控制的,比如想引起别人的注意等,而多动症孩子的“动”是身不由己的。

  第三,顽皮好动的孩子在受到批评后是可改进、改正的,而多动症孩子则不能。秦炯说:“家长可以根据这些不同来区分孩子是顽皮好动还是患有多动症。”

  再说抽动症,它的症状与癫痫发作有相似之处,部分病例也可出现异常放电。大多数家长对抽动症知之甚少,一见孩子抽动,就误以为是癫痫发作。这样的错误认识可能使孩子长期得不到正规医疗机构的对症治疗,甚至因为脑电图异常,误诊为癫痫,甚至被长期投用抗癫痫药物治疗。长期误诊误治,给孩子的身心健康都造成极大的伤害。

  那么,家长又该如何区分抽动症和癫痫?“家长千万不要因为孩子出现脑电图异常就误以为是癫痫,抽动症和癫痫还是主要靠临床症状,结合脑电图特征来区分。”秦炯强调,“抽动症的抽动跟癫痫发作完全是两回事,抽动症发病期间常常是频繁抽动,抽动的部位易变,从头到脚任何部位都可能发生抽动,抽动均在白天清醒状态下发生,情绪激动或紧张时加重,可短暂自控症状的发生,睡眠时不发生,抽动时不伴任何意识的改变。而癫痫一般发作不频繁,很少天天发作的,癫痫发作的症状是一致的,部位也很少变化,经常是某一部位反复抽搐或全身性抽搐,是不可预测及不可自控的。全身性癫痫发作一定伴随意识丧失。抽动症虽然可以伴有脑电图异常,但在抽动时脑电图却没有相应的癫痫发作期改变。相反,癫痫发作时几乎都出现典型的发作期改变。因此,对于专业人士,二者的鉴别是很容易的。

  疾病危害方面,多动症和抽动症都不影响孩子的智力,但是可能影响孩子的性格,学习能力以及长大后的职业能力。严重时,甚至会出现一些反社会行为,甚至造成犯罪。

  不少家长不清楚多动症和抽动症其实是儿童行为障碍,误以为是眼病、喉病而去看五官科。还有家长认为多动症和抽动症长大以后会自然痊愈。还有点认为是坏毛病,甚至打骂孩子。殊不知,这更进一步加重了精神行为障碍,影响了孩子的远期预后。

  对此,秦炯指出,2/3的多动症是不能治愈,可能伴随孩子一生的。部分抽动症在17岁后是有可能自愈的,如不是特别严重,可以考虑暂时不进行药物治疗,因为治疗抽动症的药物都是有副作用的。但总的来说,这两种疾病的发现和治疗都是越早越好的,这种“治疗”早期主要指的是行为治疗而非用药,因为行为训练才是治疗儿童行为障碍疾病的根本,而且,一定要寻求正规医院、专业医生的帮助。

  在对孩子进行行为治疗的过程中,秦炯对家长给出了几点建议:

  首先,家庭环境最重要。家长平时不要因为孩子的一些不良行为打骂孩子,这会给孩子造成心理阴影。相反,要积极鼓励孩子面对问题、解决问题;

  其次,家长也要了解疾病知识,同时要与老师等孩子接触较多的人及时沟通,共同帮助孩子治疗疾病;

  最后,家长要帮助和配合医生用药。饮食方面,则要让孩子多吃蔬菜、水果补充足量的维生素。

  专家介绍

  秦炯:教授、主任医师、博士生导师,现任北京大学人民医院儿科主任。主要从事儿科神经病学、癫痫病学及儿童精神行为障碍诊疗、教学及研究工作。现任中华医学会儿科学分会常委及神经学组组长,中国抗癫痫协会副会长兼秘书长及结节性硬化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中国医师协会儿科医师分会常委。

本文系寻医问药网(www.xywy.com)原创文章,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

医院
专访
“生育和前列腺癌根治术是不可调和的矛盾,要根除前列腺癌,是要......详细
不少医生从医的初衷是源于对亲人疾病的感同身受,形成了最初对医......详细
专题
“2015清华大学精准医学论坛”于4月21日举办,精准医学是对现有......详细
中国科学院院士、清华大学副校长薛其坤出席“2015清华大学精准医......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