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EWS
中国心脏急救跑输世界足足一小时
2015-06-25来源:寻医问药网作者:李娟
|
|

  各种来不及 中国心脏急救跑输世界一小时

  首先看一组中国心血管疾病数据:

  1.患者总数约2.9亿,每5个成人有1人患病;每年350万人死亡,每10秒有1人死去;

  2.全球每年有9百万人发生心脏骤停,其中54万在中国。我国心脏骤停存活率不足8%,平均每分钟就有1人发生心源性猝死;

  3.2001-2011年,心肌梗死住院人数翻了5倍,但院内死亡率没有改变。与之相对的是,北京市急性冠心病事件院外死亡人数是院内的2.61 倍,占总死亡的72.28%,25-45岁急性冠心病院前死亡占总死亡的95%,其中64.8%发生在家中。

  再看一组问题:

  1.什么样的疼痛可能是心肌梗死?针刺?撕裂?压榨?紧缩?闷痛?绞痛?

  2.心绞痛发作,含服硝酸甘油不缓解怎么办?继续吃?还是赶紧去医院?

  3.一旦确诊心肌梗死,哪些药物应尽早服用?

  心血管疾病防控形势有多严峻?您从文章开头看到这里,可能已有6位同胞逝去。急救有多重要,可相关知识有多贫乏?对比院外死亡人数和您对问题的回答就知道(温馨提示:正确答案及您看不懂的名词解释都在文章最后)。

  “急性心梗的最佳治疗是在发病12小时内行急诊介入治疗且越早越好!欧美指南一致要求,门-球(球囊扩张术,D2B)时间应控制在60分钟内。”北京安贞医院急诊危重症中心主任聂绍平教授在“心学院·媒体体验营”首期活动上说,“然而在我国,D2B普遍超过120分钟。心肌梗死急救,中国比世界慢了足足一小时……”

  不是不想救,更不是救不了,而是来不及救。为何来不及,到底慢在哪儿?聂绍平指出,五大挑战让中国的心梗急救快不起来:

  患者就诊延迟

  发生疼痛时不知道是心梗;知道是心梗却想自行治疗;纠结医保给不给报销;离医院太远;女性患者症状不典型;因为不愿打扰别人而放弃求援……这些都是因患者自身原因而导致的急救不“急”(有些有点奇葩)。

  不少患者发病后先忍上3小时才叫救护车,好不容易到了医院,又要等全家到齐商量做不做手术,甚至有家属因害怕风险而拒绝签字,最终耽误患者健康,甚至生命。

  “曾经有位患者,送达很及时,也适合手术,谁知家属卡壳拒绝签字,导致患者心肌坏死,术后心脏长了室壁瘤,严重损害心功能。”聂主任说,“紧要关头,很多家属宁愿到处打电话问非医生朋友,也不相信医生的话,因此耽误最佳救治时机,这是最让人痛心的事。”

  响应聂主任号召,小编要对这些误区“拨乱反正”——出现心前区压榨样疼痛、紧缩样疼痛或闷痛,有可能是心肌梗死,需高度重视;怀疑心梗,应立即呼叫120,力争急诊介入治疗在12小时的窗口期内完成

  急救体系不够健全

  现有指南一致认为,急性心梗应选择有直接PCI或急诊介入治疗能力的医院接受首诊,即便已到达没有能力的医院,也应尽快转诊。

  然而,中国仅有1/4的患者通过急救医疗系统(EMS)转运(非EMS转运无疑会增加风险)。很多自行转运患者会就近选择医院,仅1/5根据急救资质选择医院。聂主任强调,首诊医院选择不当也是导致急救延误的主要原因之一。

  换句话说,需要急救时要尽量叫救护车,并且选择有心梗急救能力的医院,否则,到医院再早那也是白搭。某些城市糟糕的交通状况往往会堵死生命通道,但救护车的“呜哇”声怎么也比私家车的喇叭声管用。

  早期再灌注治疗率低

  所谓再灌注治疗,就是通过各种方法(比如溶栓、D2B、支架、搭桥等)开通梗死相关冠状动脉,恢复心肌血流灌注,最大限度挽救梗死的心肌。

  在中国,心梗患者接受再灌注治疗的比例仅有5成,但在欧洲发达国家,达80%以上,院内再灌注治疗率甚至达到100%。

  而在有介入条件的医院里,急诊PCI的比例也只有30%左右。根据每年新发50万例心梗数据推算,全社会仅5%的患者接受过急诊PCI。

  院内再灌注治疗时间不达标

  接受再灌注治疗的患者不仅少,而且仅有7%的溶栓患者能达到从入院到溶栓开始时间(D2N)≤30分钟,仅有22%的直接PCI患者能达到从入院到球囊扩张时间(D2B)≤90分钟。

  没有及时性作为保证,再灌注治疗的效果会大打折扣。聂主任指出,这其中,从完成心电图到患者家属签字的时间占了接受再灌注时间的一半以上;

  说真的,您握着笔惶恐纠结的时间,很可能就是您的亲人留在这世界上最后的时间。家属们,信任医生,签字时再快些吧!

  此外,PCI中心设施、团队和服务模式建设也是影响抢救结果的因素之一。

  打造心梗急救“安贞模式”

  落后就要学习,好的经验就要“拿来”。聂主任指出,欧美发达国家心梗救治模式和理念的变化值得借鉴,比如:转运模式从就近转运变为优先转运;救治模式从药物治疗变为重视早期介入;救治时间衡量标准由D2B时间变为总缺血时间。

  这其中,救治体系由单一科室向胸痛中心转化无疑至关重要。在美国,5000多个胸痛中心形成20个区域协同网络;在德国,250余家医院在急诊室成立胸痛单元,80%急性心梗患者的心电图实现了院前传输,平均D2B时间仅31分钟。

  2014年1月22日,北京安贞医院胸痛中心成立,并借鉴德国模式,率先开设急诊胸痛单元。同年10月8日,开设胸痛门诊,专注胸痛筛查。

  胸痛中心如何运作?患者拨打急救电话后,胸痛中心会立即开启实时跟踪,救护车接上患者来院的路上,胸痛中心监控系统会连续不断地显示急救现场画面,传输患者心电图,地图持续显示车行位置。

  根据这些实时图像,胸痛中心会提前做好接诊准备,在院内开辟绿色通道,真正实现急诊介入治疗无缝链接,患者到达后可直接进入手术室,争分夺秒抢救生命。

  建立胸痛中心不仅提高了胸痛疾病的诊断正确率,减少漏诊误诊,还有效衔接了120院前急救及院内救治,提高效率。同时,在提高百姓疾病救治意识,减少就诊延迟,降低院外死亡率,改善患者预后方面也发挥了重要作用。

  安贞心梗救治模式的另一大亮点是,与北京朝阳医院、朝阳区紧急医疗救援中心联合筹建了全国首个“区域协同胸痛救治网”,拟在今年下半年启动胸痛救治区域联动,实现“患者未到,信息先到”。

  聂主任呼吁,除了健全院前急救系统,目前最应该做的是,依托信息技术,建立完善的患者跟踪体系。从急救车、医务人员跟患者开始接触,患者信息就应该立即联网,全程固定跟踪。

  这样一来,病人到了哪里,做没做手术,能不能做手术,转到哪个医院,用了多长时间,都会进入跟踪体系,对于及时挽救患者生命有莫大帮助。用聂主任的话说——跟踪每一个患者,珍爱每一个生命!

  小编再强调一遍:出现心前区压榨样疼痛、紧缩样疼痛或闷痛,有可能是心肌梗死,需高度重视;怀疑心梗,应立即呼叫120,并选择有心梗急救能力的医院,力争急诊介入治疗在12小时的窗口期内完成

  心脏急救之常识问答:

  1.什么样的疼痛有可能是心肌梗死?(多选)

  A.撕裂样疼痛 B.针刺样疼痛 C.压榨样疼痛 D.紧缩性疼痛 E.绞痛 F.闷痛

  正确答案:C D F

  2.“心绞痛发作”,含服硝酸甘油不缓解怎么办?(单选)

  A.多吃几片,直至缓解 B.含服1片不缓解,5分钟后可重复1次,后不宜再追加

  C.含服1片不缓解,可能是心肌梗死,就该去医院 D.改用硝酸酯喷雾剂

  正确答案:B

  3.一旦确诊心肌梗死,哪些药物应尽早服用?(多选)

  A.阿司匹林 B.氯吡格雷或替格瑞洛 C.硝酸甘油 D.速效救心丸 E.丹参滴丸

  正确答案:A B

  心脏急救之名词解释:

  急性心肌梗塞的再灌注治疗:指采取办法使闭塞的冠状动脉再通,恢复心肌灌注,挽救缺血心肌,缩小梗死面积,从而改善血液动力学,恢复心脏的血液供应。主要包括——溶栓治疗、PTCA(经皮冠状动脉腔内成形术)、CABG(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激光成形术、斑块旋切术、stent(支架植入术)。

  PCI:全称为 Percutaneous Coronary Intervention ,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一般包括PTCA和支架植入术。

  PTCA:全称为 Percutaneous Transluminal Coronary Angioplasty ,冠状动脉腔内形成术。狭义上常指传统的冠状动脉球囊扩张术(即POBA,全称为Plainold balloon angioplasty)。

本文系寻医问药网(www.xywy.com)原创文章,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

医院
专访
“生育和前列腺癌根治术是不可调和的矛盾,要根除前列腺癌,是要......详细
不少医生从医的初衷是源于对亲人疾病的感同身受,形成了最初对医......详细
专题
“2015清华大学精准医学论坛”于4月21日举办,精准医学是对现有......详细
中国科学院院士、清华大学副校长薛其坤出席“2015清华大学精准医......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