卒中是一种常见且致死率、致残非常高的脑血管病,已经成为严重的医学和公共卫生问题。
日前,在上海召开的“中国卒中中心建设工作会议”上, 中国工程院院士、国家卫生计生委脑卒中防治工程委员会副主任王陇德院士指出,开展三级卒中中心建设工作,形成多学科、多专业的联合,对卒中进行早期、综合性干预,对改善脑卒中治疗效果,特别是降低死亡率、致残率有重要意义。
王陇德说,自脑卒中防治工程开展以来,通过前期的筛查与干预,在一定程度上遏制了开展地区脑卒中的高发态势。但由于区域医疗机构之间诊疗水平参差不齐、急性期有效干预不到位、多学科协作不紧密、卒中干预关键技术开展与国际差距比较大等问题,影响了防治工作的进展。
“脑卒中的预防和治疗不是单一学科、单一专业、单一技术手段所能解决的。”王陇德强调,脑卒中是一个整体的、系统的疾病,需要从整体的、系统的观念来认识。
然而眼下医疗措施、诊疗模式碎片化,分工分科过细,使脑卒中的治疗和预防等效果打了折扣。因此,推动卒中中心建设、形成多学科综合诊疗成为了当前的专家共识和迫切工作。
王陇德指出,标准化的卒中中心是将卒中危险因素筛查与干预、卒中急救、相关学科综合评估、重症监护、神经介入、神经内外科、康复护理、健康教育等多学科有机结合的整体。
国家卫生计生委脑卒中防治工程委员会成立后,将卒中中心建设列为工作重点之一,拟定了《卒中中心建设标准(草案)》,并选择在第二军医大学长海医院、天津环湖医院、吉林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等基地医院推行多学科合作的卒中中心建设试点,成效良好。试点医院多学科防治技术水平大幅度提升,病死率和致残率明显下降,提高了患者生存质量,减轻了家庭和社会负担。
王陇德介绍,全国有306家卒中基地医院,有150家初步建立了脑卒中单元或中心,但由于组织管理的碎片化和缺乏技术规范,其中的大部分与卒中中心的标准还有不小差距。因此,下一步推进工作要在管理和技术层面下功夫,充分发挥各级卫生行政部门的组织管理作用,引导卒中中心的基地医院进行制度改革;加强多学科密切合作,合理设置急诊脑血管病救治团队,对急性期患者在时间窗内提供及时救治,同时,还应为防止或减小再发风险进行危险因素评估和干预。
此外,我国卒中中心一直是单一学科的救治模式占主导,随着标准化建设推进,王陇德表示,截至2014年底,全国已建立多学科联合防治工作模式的基地医院达145家;建立卒中急诊绿色通道的基地也由2010年的58家增加到2014年的201家。“总体来看,我国卒中中心建设虽然起步较晚,但发展势头强劲。”王陇德欣慰地说。
“卒中中心建设的期望目标是,用10年左右的时间,在全国范围内建立起科学、规范、高效的脑卒中防治网络体系,为国民提供高质量的卒中防治服务。”王陇德强调,要在全国范围内逐步建成包括十余家“国家示范卒中中心”,百家“高级卒中中心”和千家“卒中防治中心”的“十、百、千”的三级卒中中心网络,紧密布局,严防死守卒中的发生与发展。
先行组织的“高级卒中中心”申报工作,第一批共有上海长海医院、北京宣武医院、天津环湖医院等15家医院通过了认证,由工程委员会命名“高级卒中中心”挂牌单位。王陇德说,最近又有100余家基地医院反馈了预申报表,积极性很高,乐见其成。
为进一步加强对卒中中心建设的管理,王陇德透露,国家卫计委脑防委还将成立“中国卒中中心管理委员会”和“中国卒中中心专家委员会”,负责卒中中心的规划、网络建设、认证考核、质量控制等工作。
本文系寻医问药网(www.xywy.com)原创文章,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