顾晋:“恋爱”到“结婚”,MDT的情感管理艺术
俗语云:三个臭皮匠赛过诸葛亮,如果是三个诸葛亮聚在一起,会产生什么样的火花?随着医学分科日渐细化,疾病演变更加复杂,一些复杂的病例已经不是某一个科室就能独立搞定的。尤其是肿瘤科,如果想为患者制定最适合、最有效的诊疗方案,“诸葛亮”们都得组团,聚在一起头脑风暴。
多学科协作(MDT)就是一种以患者为中心、“众人划桨开大船”的诊疗模式。例如直肠癌病例,肿瘤内外科、放射、介入、影像等科室的“大腕儿”都参与进来,为患者“私人订制”诊疗方案。
什么?你不知道MDT?OH!NO!在美国,医生不懂MDT都通不过医学考试哒。这不是OUT的问题了,做医生都不合格。
还是不懂?那也没关系,在由中国社科院经济研究所公共政策研究中心主办,医策公司承办的第二届中国医院领导者(中山)论坛之“医疗组织再造”分论坛上,北京大学首钢医院顾晋院长为听众详解了MDT在肿瘤治疗中的应用。
精准医学“倒逼”多学科协作
“肿瘤治疗已经进入多学科、精准医疗时代。”顾晋在病例分享环节中说。精准医学,众所周知,在今年1月让美国总统奥巴马给“炒”得一夜成名。精准医学的实质,是基于个人基因差异,进行个体化治疗的医学模式。顾晋说,在这一概念的引导下,精准肿瘤治疗也进入到了有目的治疗时代。
精准医学是不是可以攻克癌症?顾晋表示,路还很长,但是通过MDT模式治疗,可以大大提升肿瘤治疗水平。美国癌症中心对MDT的标准描述:在固定的时间和地点,很多医生参加的病例讨论。
1960年到2005年期间,美国多项肿瘤治疗疗效有了提高,很大程度上就得益于MDT的广泛应用。MDT何以有此奇效?
以直肠癌治疗为例。先放疗?先手术?内科和外科各有想法;放疗周期多久合适?放射科有话要说;术前影像评估,医学影像科还有不同的声音……
“这是最需要多学科合作的。” 顾晋说,各个科室联合制定最优方案,是精准治疗的良策。他强调:“临床多学科合作是实现肿瘤精准治疗的必由之路。”
“恋爱”到“结婚”,MDT的四个阶段
各科室“大牌”扎堆,高见也扎堆,谁也说服不了谁,怎么办?顾晋说,多学科协作就像找对象成家,从恋爱到结婚,需要分阶段进行。
第一阶段,达成共识,形成 “好感”。
在了解病人治疗现状的基础上,参与的医生都能对病例产生兴趣,想要继续研讨,“好感”才能形成。顾晋说,这个阶段的讨论,医生自愿参加,各抒己见。
第二阶段,开展学术活动,促进互相沟通。
“同一问题,大家在同一平台上,有共同语言,像‘谈恋爱’一样互相沟通,这个阶段就能平稳渡过。”顾晋形象地说。
第三阶段,联合查房与病历讨论。
顾晋强调,这个阶段要找一些志同道合的人,一起制定相关诊疗规范,并形成一些多学科合作的刚性措施。
第四阶段,建立多学科协作组。
关系发展到这一步,可以有个结果了。顾晋说,成立一个MDT小组,开展调研活动,并持续下去,大家看到成效,自然就会向前推进。
“MDT组的建立是一个过程,不同学科之间需要包容理解。做得好就可以继续下一步,最终‘百年好和’,做得不好就不欢而散。”顾晋幽默地说。
“执手偕老”,利益均衡最重要
经过四个阶段的磨合、发展,多学科协作有了雏形,但还不能就此保证“执手偕老”。
“作为医院管理者,要让它‘恋爱’‘结婚’并维持下去,必须要有制度保障。”顾晋强调,合理的制度,合适的流程安排,才能让MDT持续进行。比如多学科讨论出现分歧时,由谁来最后“拍板”,不能说院长是外科医生,就由外科定,一定要有合理的机制。
MDT出现后,很多医院都在做,形式也五花八门。在减少医患纠纷,提高工作效率,优化病人诊疗方案,提升医院品牌等方面的确成效卓著。但也出现不少问题,如认识不足、学科利益分歧、文人相轻、门第观念、政策空白等。
“最为突出的就是学科部门之间的经济利益牵扯。”顾晋指出,一些医院MDT推行不下去,实质就是不同学科间有利益冲突,相互抢病源,无法合作。
因此,若想让MDT有生命力,顾晋认为,医院管理者一定要注意利益均衡。这也是MDT起步时,医院不使用行政命令的原因,让大家在没有利益牵扯时,先达成学术共识,形成“好感”,通过沟通增进感情来维持稳定。
此外,学术也是MDT缔结和发展的重要因素之一,协作组内要形成严谨的学风,合作是第一要务。顾晋表示,肿瘤作为全身性疾病,在进行多学科协作时,外科医生虽为主导,但也不能“夜郎自大”,要明白学科细分后,个人知识的局限性,懂得相互配合的重要性。
“实现多学科协作,合作是成功的基本要素。”顾晋说,要目标一致,团结一体,责任共担,利益共享。他说:“保障不同学科的应得利益,是对医院管理者的考验,MDT同样能够体现医院管理者们的管理艺术。”
本文系寻医问药网(www.xywy.com)原创文章,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