程京:用“芯”做精准诊断 让检验时间线以“分钟”计
“到目前为止,全国有接近百万人次用我们生产的芯片做了筛查,直接避免了2.3万多孩子成为残疾人。”中国科学院院士、生物芯片北京国家工程研究中心主任程京院士出席“2015清华大学精准医学论坛”时介绍。
中国科学院院士、生物芯片北京国家工程研究中心主任程京院士
程京所提到的“芯片”,正是由他领衔的技术团队过去15年里在生物芯片领域的研发成果——基因芯片、蛋白芯片、细胞芯片等。小小芯片到底有多大作用?
以“传染性疾病”为例。我国结核病一是发病人数多,二是耐药人数多。若想施以精准治疗,程京院士认为精准的检测和诊断是重要前提。
为此,程京带领团队开发出一套芯片系列,3小时内判断出患者是结核杆菌还是非结核杆菌感染。如果是非结核杆菌,6小时内辨别出细菌种类,避免误用结核杆菌类药物造成细菌不敏感;如果是结核杆菌,则可获知患者是否耐药。
除了避免耐药,芯片检测还能避免药物副作用对*造成伤害。程京介绍,有两种药物在结核病治疗过程被普遍使用,通过芯片检测可知患者是否存在基因突变,避免一针下去不但病没治好,还终身失去听力的严重状况。
一旦患者被查出基因突变,很可能有更多家族成员存在同样情况,这时可卡片列明不能用的抗生素,避免更多不必要的医疗悲剧发生,帮助医院减少医疗纠纷。
程京自豪地说:“到目前为止,全国已应用芯片的城市里,有近百万人次接受了相关检测,直接避免2.3万多人成为残疾人,成为错误用药的牺牲品。”
2014年开始,程京的团队与解放军总医院合作推出了第二代芯片,并结合临床路径和诊断路线图开始应用。只要临床医生严格按照路线图进行诊断,在该停下的地方停下来,利用芯片把疑问搞清楚,就能更好地实现“药到病除”。
“这是到目前为止,工业界能够拿得出来的,结合个性化诊断的,最全的诊断路线图。”程京说。
此外,团队与北大人民医院的合作开发出对乙肝耐药的检测芯片,通过检测可获知患者对哪些药物已高度耐药,并及时避免;与海军总医院合作开发军队急需的、针对非洲等热带气候环境引发所谓“水土不服”症状的腹泻芯片和硬件系统。
还有与中国医科大学教授合作自主研发的,针对艾滋病病度(HIV)常见耐药的检测芯片;可一次性对22种亚型、18种高危型、10种低危型人乳头瘤病毒(HPV)进行快速诊断的分析芯片。
“目前医院的各类待检样本都需送检验科,好几天后出结果才能指导医生诊断治疗,”程京对芯片的应用前景很有信心,“未来,随着对产品系统的不断更新换代,有望研发出全集成基因测序检测系统,甚至是全部集成化的快速工作站系统。门诊医生人手一台,今后15分钟就能获得检验甚至诊断结果。”
15分钟是什么概念?患者还没出医院,检验结果就已经出了。
为了让研发成果尽快投入产业化,创造更多价值。除了满足国内需求,程京团队的研发产品已开始批量出口到30多个国家和地区,其中不乏欧美发达国家。
本文系寻医问药网(www.xywy.com)原创文章,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