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医院看病时,医生会建议我们定期查糖化血红蛋白,那么什么是糖化血红蛋白呢?通过糖化血红蛋白我们又能得到哪些有用的信息呢?北京医院内分泌科郭立新主任为您科普。
什么是糖化血红蛋白?
糖化血红蛋白是血液中红细胞的主要成分血红蛋白与血液中的葡萄糖发生结合的产物,由于这种结合是一种不可逆的结合,因而其反应产物相当稳定,不易解离。糖化血红蛋白持续存在于每个红细胞的整个生命周期中。血液中平均葡萄糖浓度越高,与血红蛋白结合的比例也越高,因此,糖化血红蛋白的高低(被葡萄糖结合的血红蛋白的比例)与平均血糖水平呈正比例关系。
因为红细胞的生命周期是3~4个月,所以糖化血红蛋白的浓度代表了这3~4个月以来受检者的平均血糖浓度,又因为血液中的每个红细胞存在的时间长短不同(1-4个月之间),所以糖化血红蛋白可以表示过去2-3个月的平均血糖水平。
糖化血红蛋白是糖尿病病情和疗效监测的重要指标。糖化血红蛋白取血和测量都比较简便,结果也稳定可靠。一般情况下,糖化血红蛋白可以做为糖尿病患者血糖控制的重要指标,在部分国家或地区也用于糖尿病的诊断,而糖化血红蛋白更大的临床意义是用于糖尿病相对长期血糖控制疗效的监测指标。除患者年龄较大或身体状况较差、有严重并发症等情况外,很多国家和地区的糖尿病控制指南都建议糖尿病患者的糖化血红蛋白应控制在7%以下。
能用糖化血红蛋白测定值诊断糖尿病吗?
中华医学会糖尿病学分会颁布的“中国2型糖尿病诊疗指南·2013版”明确提出:我国糖尿病诊断仍采用联合国卫生组织(WHO)1999年颁布的糖尿病诊断标准,即结合有无糖尿病的临床症状,根据空腹或糖负荷后2小时的静脉血糖进行糖尿病的诊断。
现阶段在中国不推荐应用糖化血红蛋白来诊断糖尿病。2013年版中国2型糖尿病防治指南认为糖化血红蛋白作为糖尿病诊断切点的中国资料相对不足,而且糖化血红蛋白在我国检测的标准化程度低,因此暂不推荐我国将糖化血红蛋白作为糖尿病诊断标准。近期我国临床研究证据正在逐步积累,有学者提出如果能采用标准化检测方法,糖化血红蛋白≥6.3%可作为我国诊断糖尿病的参考指标。
小贴士:血糖与糖化血红蛋白是什么关系?
血糖反映的是取血检测时的瞬时血糖浓度。糖化血红蛋白反映的是抽血之前大约2~3个月的平均血糖水平。
通俗地讲,血糖代表的是一个“点”的血糖情况,糖化血红蛋白代表一段时间的“面”的血糖情况。控制好各个“点”的血糖值,“面”的血糖值(糖化血红蛋白)也就会好一些,控制不好“点”的血糖值,“面”的血糖值-糖化血红蛋白也不会好。
病人到医院检查,医生想了解病人的血糖情况,既要查“点”的血糖情况-瞬时血糖,又要查“面”的血糖情况-糖化血红蛋白。血糖和糖化血红蛋白二者是点和面的关系、是相互补充和相互印证的关系,各有优劣,不可相互替代。有时医生也可能需要进行动态血糖监测,以了解血糖波动情况。
(内容来源/北京医院内分泌科主任郭立新微信号“立说新知” 特约主编/贺鹏)
本文系寻医问药网(www.xywy.com)原创文章,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