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因素对糖尿病有什么影响?
生理状态下,内分泌系统在神经系统的调节及激素本身的反馈作用下保持相对稳定,而紧张状态下机体需要动员体内的能量来适应这种情况,此时交感神经活动增强,肾上腺髓质释放儿茶酚胺增加,引起肝糖原分解和糖异生,刺激胰高血糖素分泌,抑制胰岛素的分泌,导致血糖升高,如果这种情况仅是在一定范围和时间内变动是正常的,是机体生存和适应环境必需的。
然而,如果剧烈紧张的刺激过久或反复出现可能会导致神经系统的功能失调和内分泌紊乱,进而影响人的心理、生理过程,这种状态长期持续有可能促发糖尿病的发生。由此说明,心理因素在糖尿病的发生发展中也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情绪不良会加重糖尿病病情吗?
糖尿病是一种慢性疾病,现阶段尚不能根治,在糖尿病的治疗过程中医生只能起一部分作用,更多的治疗需要患者自己掌握糖尿病知识、饮食控制、适当运动、定期监测血糖,更重要的是在长期的糖尿病治疗过程中保持愉悦的心情。
如果患者长期处于抑郁、恐惧、担忧、紧张等不良情绪中,必然不能很好地配合治疗,进而可能导致病情恶化。同时,不良情绪本身也会导致血糖剧烈波动,严重时会出现糖尿病酮症酸中毒等急性并发症,长期的不良情绪可能发展成为抑郁症,加重患者的病情。
糖尿病和肿瘤有关联吗?
糖尿病与肿瘤的患病率都在不断攀升,成为世界范围的流行性疾病,越来越多的研究关注两者之间的联系。
一方面,二者存在着一些共同的危险因素,如增龄、肥胖、膳食因素、运动减少、吸烟和饮酒等,另一方面,糖尿病存在着有可能发生肿瘤或使肿瘤发生风险增加的生物学基础。流行病学研究发现在糖尿病患者中某些类型的肿瘤发病风险增加,包括胰腺癌、结直肠癌、乳腺癌、肝癌和膀胱癌等,但难以对每个糖尿病患者发生肿瘤的整体风险进行准确的评估。对于具有发生肿瘤较多高危因素的患者,尤其是有肿瘤家族史的患者应注意筛查。
减轻体重、戒烟、限酒或戒酒有助于降低2型糖尿病及恶性肿瘤的发生。
(作者/内容来自北京医院内分泌科主任郭立新微信号“立说新知” 特约主编/北京医院 贺鹏)
本文系寻医问药网(www.xywy.com)原创文章,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