尿失禁是一种影响患者及其家庭成员心理、社会和卫生的重要健康问题。尿失禁分为压力性尿失禁、急迫性尿失禁、充盈性尿失禁和真性尿失禁,其中以压力性尿失禁最常见。
北京医院泌尿外科王建业教授介绍,据统计,全球尿失禁患病率接近50%,我国人群的患病率与此相当,其中一半为压力性尿失禁。由于社会经济和文化教育等因素,加之女性对排尿异常羞于启齿,导致女性压力性尿失禁就诊率低,长期以来不为医患双方所重视。随着我国国民经济的快速增长及人民生活水平的迅速提高,女性压力性尿失禁所带来的诸多健康和社会问题正逐渐受到重视。
压力性尿失禁是指喷嚏、咳嗽或运动等腹压增高时出现尿液自尿道外口不自主地漏出。症状表现为咳嗽、打喷嚏、大笑等腹压增加时不自主漏尿。与年龄增长,老年常见疾病如慢性肺部疾患、糖尿病等,盆腔脏器脱垂,肥胖,种族和遗传因素等相关,生育的次数多、初次生育年龄大、经阴道分娩生产方式、使用助产技术、出生婴儿体重大于4000克的女性发生压力性尿失禁的可能性明显升高。
治疗方式多样,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王建业教授指出,减轻体重和盆底肌训练可改善尿失禁的症状,是临床推荐的保守治疗方式。目前尚无统一的训练方法,可参照如下方法实施:持续收缩盆底肌(提肛运动)2~6秒,松弛休息2~6秒,如此反复10~15次每组,每天训练3~8组,持续8周以上或更长。可结合生物反馈、电刺激治疗进行,经常在专业人员指导下进行可获得更好的疗效。
此外,药物治疗可以增加尿道闭合压,提高尿道关闭功能。当保守治疗或药物治疗压力性尿失禁不满意时,应考虑手术治疗。常见的手术类型包括无张力尿道中段吊带术、单切口尿道中段吊带术、传统吊带术、尿道旁注射术等。曾经广泛使用的阴道壁悬吊术(其代表为Burch手术),虽然手术疗效稳定,并发症不多,但因创伤较大,目前运用越来越少。
压力性尿失禁手术治疗主要适用于:非手术治疗效果不佳或不能坚持,不能耐受,预期效果不佳的患者;中重度压力性尿失禁,严重影响生活质量的患者;生活质量要求较高的患者;伴有盆腔脏器脱垂等盆底功能病变需行盆底重建,同时存在压力性尿失禁的患者。
如何防治压力性尿失禁
王建业教授强调,压力性尿失禁可防可治,预防方式主要包括普及教育以及避免危险因素等措施。压力性尿失禁是中老年女性的一种常见疾病。公众应认识并了解这是一种可以预防和治疗的疾病,便于对该疾病做到早预防、早发现、早治疗。对于压力性尿失禁患者,还应注意心理疏导,向患者及家属说明本病的发病情况及预后,以解除其心理压力,使其对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降到最低。
根据尿失禁的常见危险因素,可采取以下相应的预防措施:
预先评估
对家族中有尿失禁发生史、肥胖、吸烟、高强度体力运动以及存在便秘等长期腹压增高者,如出现尿失禁,应评估生活方式与尿失禁发生的可能相关关系,并据此减少对易感因素的接触机会。
盆底肌训练
通过盆底肌肉群自主地、反复地收缩和舒张,增强盆底肌张力,恢复盆底肌功能,增强尿道阻力,可达到预防和治疗尿失禁的目的。特别是产后及妊娠期间做有效的盆底肌训练,可有效降低压力性尿失禁的发生率和严重程度。王建业教授指出,该方法操作简单,效果确切,高度推荐压力性尿失禁患者掌握并坚持训练。
生物反馈
生物反馈是借助电子生物反馈治疗仪,可指导患者进行正确、有效、自主的盆底肌肉训练,患者可更直观地观察到收缩的效果,掌握收缩强度,并形成条件反射。
选择性剖宫产
与自然分娩相比,选择性剖宫产可降低或减少压力性尿失禁的发生。但选择性剖宫产时,还应考虑手术损伤、社会、心理及经济等诸多因素的影响。
专家简介:
王建业,北京医院党委书记,副院长,主任医师,教授,博士生导师。中华医学会泌尿外科分会副主任委员;中华医学会 老年医学分会候任主任委员;《中华老年医学杂志》总编辑;《中华泌尿外科杂志》副总编辑;中华医院管理学会医疗质量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中国医师学会常务理事;中华医学会理事会理事。从事泌尿外科专业30余年,主要的研究方向为老年前列腺增生的规范化药物治疗研究、前列腺癌临床早期诊断的综合技术研究、膀胱癌的早期分子水平诊断研究。
(作者/北京医院保健医苑 特约编辑/吴一楠)
本文系寻医问药网(www.xywy.com)原创文章,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