空腹血糖控制达标是糖尿病患者血糖控制的一个重要部分。空腹血糖正常给全天血糖控制开启了一个良好的开端。理论上完全正常的空腹血糖应该在5.6mmol/L以下,很多国家和地区把空腹≥6.1mmol/L界定为空腹血糖异常状态。而对于大部分的糖尿病患者,空腹血糖控制的预期目标是<7.0mmol/L。
现实中有些患者是空腹餐后血糖均没能控制达标,也有部分患者餐后血糖控制良好,但是空腹血糖偏高,甚至空腹血糖高于前一天晚餐后血糖。部分人对此大为不解,以为是自己检测血糖的方法有误或血糖仪“不准”,实际上这种现象并不少见。导致空腹血糖升高的主要原因如下:
1.夜间降糖药物用量不足:由于胰岛素抵抗或作用不足,肝脏葡萄糖产生增加所致。特点是睡前血糖高于空腹或和空腹血糖相差无几,甚至睡前血糖低于空腹血糖。与晚间口服降糖药、胰岛素用量不足或进食过多有关,需要增加晚间的降糖药物剂量以抑制肝脏生成过多的葡萄糖。
2.黎明现象:体内很多升高血糖的激素从午夜到早晨分泌量逐渐增加,正常人胰岛素的作用可以拮抗这种状态所导致的血糖升高。糖尿病患者由于胰岛素分泌或作用不足,不足以抵抗自午夜到晨起不断升高的生长激素、糖皮质激素、儿茶酚胺等激素的升高血糖作用,这些升糖激素作用的相对增强导致黎明时血糖逐渐升高。特点是夜间血糖控制良好,无低血糖发生,仅于黎明短时间内出现空腹高血糖。
3.苏木杰(Somogyi)效应:某种原因导致夜间发生了低血糖,机体为了维持血糖稳定,便产生了大量升高血糖的激素(如糖皮质激素、儿茶酚胺、胰高血糖素等)使血糖升高,导致空腹血糖升高,这也就是低血糖以后的高血糖反应。一般低血糖发生在0:00-3:00左右,其结果是空腹血糖升高。
什么是黎明现象?
黎明现象指糖尿病患者在夜间血糖控制尚可,血糖走势平稳,在夜间无低血糖的情况下,于黎明时分(清晨3-9时)由于各种激素间不平衡分泌所引起的一种清晨高血糖状态。黎明现象多发生在糖尿病患者中,亦可见于健康人群。应该注意与其他原因导致的清晨高血糖相鉴别,如:降糖药物或夜间胰岛素不足所致夜间基础血糖升高延续至清晨的清晨高血糖;降糖剂过量所致的夜间低血糖后反应性高血糖(苏木杰效应)等。进行诊断时应了解患者睡眠状况、是否有恶梦、惊醒,有无乏力、心悸、饥饿和出汗等低血糖症状、入睡前血糖水平及降糖药物的使用方法等,进行持续监测夜间血糖,有助于作出正确诊断。
什么是苏木杰现象?
20世纪30年代,苏木杰发现胰岛素用量过大可导致糖尿病血糖不稳定,当减少胰岛素用量时,反使患者血糖下降,血糖趋于平稳,这种现象被称为“苏木杰现象”。简单讲就是低血糖出现后身体将动员各种激素以升高血糖进行自我保护,血糖水平表现为“低-高反应”。如果在夜间曾有低血糖,在睡眠中未被察觉,这种情况可导致体内拮抗胰岛素的激素分泌增加,继而可发生低血糖后的反跳性高血糖。
夜间低血糖常见的临床表现为:
1.经常晨起感觉头痛、恶心;
2.夜间出现低血糖相关的症状:如心慌、胸闷、多汗、惊醒、饥饿、烦燥、频繁出现噩梦等;
3.患者体质消瘦,糖类摄入又过少;
4.血糖波动幅度大;
5.胰岛素用量加大后,空腹高血糖反而加剧等。如患者出现以上临床表现即应该警惕苏木杰现象的可能,应加强监测夜间血糖。 (作者/北京医院内分泌科 郭立新 特约主编/贺鹏)
本文系寻医问药网(www.xywy.com)原创文章,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