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EWS
4·15|年长且肥胖者患上胰腺癌的风险会提高
2016-04-18来源:寻医问药网作者:媒体中心
|
|

  美国最新医学研究显示,年长者如果肥胖,患上胰腺癌这种最致命癌症的风险将提高,且与性别无关,如果严重超重,他们在5年内患上胰腺癌的危险比体重正常的成人高出45%。另外,研究组还强调运动的必要性,定期做运动可减轻体重,避免患上2型糖尿病,从而降低患上胰腺癌的危险。

  以“科学抗癌 关爱生命”为主题的全国第22届肿瘤防治宣传周活动在全国范围内启动。在此期间,北京大学肿瘤医院肝胆胰腺外科主任郝纯毅教授和大家谈谈胰腺癌的那些事儿。

  近年来,随着居民生活水平的提高,每逢假日,家人朋友欢聚一堂、推杯换盏,难免多吃多喝,这就给我们的胰腺造成不小的负担。

  郝纯毅教授介绍,胰腺是*第二大消化腺,与肝脏、胆道、肠道、脾脏和部分复杂而重要的血管结构紧密相邻。从生理功能上讲,胰腺可分为内分泌和外分泌两部分。前者分泌胰岛素和其它一些激素类物质,入血后有利于机体利用和贮存从食物来的能量;而后者则分泌胰液,通过胰管进入十二指肠,有助于机体对食物的消化。

  一旦患上糖尿病就要格外警惕,研究发现,糖尿病病程超过五年的患者中,胰腺癌的发病风险高于正常人群。由于糖尿病患者会产生过量的胰岛素,可能会促进胰腺位置癌细胞的增长速度。

  随着糖尿病患者的日益增多,人们对出现多食、多饮、多尿及消瘦、乏力等症状的中老年人,往往只想到2型糖尿病,而忽略了胰腺癌的可能性,以至按糖尿病治疗无效,却也失去了手术的最佳时机。因此,糖尿病患者应进行定期的身体检查,警惕癌症发病的各种症状。

  郝纯毅表示,胰腺解剖部位和功能的特殊性,使得胰腺癌在发病早期并无明显症状,因此被称为“悄然无声的肿瘤”。随着肿瘤的生长,逐渐才会出现部分症状,如上腹部不适、隐痛、食欲减退、恶心呕吐、脂肪泻、糖尿病、消瘦、黄疸和腰背部疼痛等,建议有此类症状表现的患者,尽早去肿瘤专科医院除外肿瘤性疾患后,再进行常见疾病的治疗。
临床上,胰腺癌的诊断主要是依靠三方面的检查:

  实验室检查:CA19-9是胰腺癌常用的肿瘤标志物,其阳性率可达85%,但特异性较差,仅为70%左右。因此,胰腺癌的诊断不能完全依赖CA19-9的检查,还要结合相应的影像学检查。部分肿瘤侵犯主胰管,从而影响胰腺的内分泌功能,导致血糖的异常增高。

  影像学检查:超声及增强CT是诊断胰腺癌最主要的检查手段。它们不仅能了解肿物的大小,所在的部位,还有助于了解肿物周围重要血管、脏器等的累及情况,从而帮助确定能否手术以及手术方式。但超声、增强CT及MRI等都不能对肿瘤的良恶性进行判定,甚至无法区分炎症和肿瘤。内镜超声可以增加对侵及范围判断的准确性,对于突入肠腔内的肿瘤还可以取得活检组织进行病理检查,更有利于术前的判断。核磁水成像(MRCP)对于胆道梗阻的患者可以判断胆管累及的范围,有一定的意义。PET/CT有利于明确良恶性及判断有无远处转移,但是较为昂贵。

  病理学检查:超声引导下或内镜下胰腺肿物的穿刺活检虽然可以帮助诊断,但是有一定的假阴性率,并且胰管出口被肿物堵塞后造成近端胰管扩张,穿刺很容易造成不可收拾的胰瘘,应该谨慎选择。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ERCP)不仅可以了解胰管的阻塞情况,而且可以收集细胞,进行病理学检查。但是需要注意的是,ERCP也易引起急性胰腺炎等较为严重的并发症。

  目前,胰腺癌的确切病因尚不清楚,其发病风险可能与以下的因素有关:吸烟、酗酒、高脂肪及高蛋白质饮食、肥胖症、糖尿病、家族遗传、反复发作的慢性胰腺炎等。普查无症状人群对胰腺癌早期诊断无实用价值,而对临床高危人群患者筛查,可望提高胰腺癌早期诊断率。临床上对年龄 40岁以上,有较长吸烟史、高脂肪、高胆固醇饮食习惯,具有以上情况的人需提高警惕,并视为高危人群。(作者/北大肿瘤医院 刘晨 钱红纲 特约编辑/刘晨)

本文系寻医问药网(www.xywy.com)原创文章,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

医院
专访
“生育和前列腺癌根治术是不可调和的矛盾,要根除前列腺癌,是要......详细
不少医生从医的初衷是源于对亲人疾病的感同身受,形成了最初对医......详细
专题
“2015清华大学精准医学论坛”于4月21日举办,精准医学是对现有......详细
中国科学院院士、清华大学副校长薛其坤出席“2015清华大学精准医......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