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EWS
科普贴|中医治脾瘅,未雨绸缪预防糖尿病
2016-04-08来源:寻医问药网作者:媒体中心
|
|

  糖尿病是一种多病因的代谢疾病,其特点是慢性高血糖,伴随因胰岛素分泌及其作用缺陷引起的糖、脂肪和蛋白质代谢紊乱。在现代社会,糖尿病发病率高、并发症多、危害性大,防控起来并不是那么容易!不过也不必灰心,北京大学首钢医院中医科主任李步满表示,中医“治未病”理念在糖尿病的治疗工作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中医可以帮你有效预防糖尿病

  李步满介绍,中医一般认为糖尿病隶属于祖国医学中的“消渴病” 范畴,对它的发病原因及病理机制有着极为深刻的认识:

  1.先天不足,脏腑柔弱;

  2.嗜食肥甘、厚味、酒酪,积热伤津;

  3.情志久郁,化热伤阴;

  4.房劳过度,肾精亏损;

  5.久坐少动,脾虚湿蕴;

  6.滥服温燥药物,耗伤阴津。

  这些认识为历代中医师及广大患者对消渴病的防治提供了重要的指导作用。也就是说,在未发生糖尿病之前(健康人群或糖尿病前期),除先天禀赋因素无法改变之外,从均衡饮食、调节情志、劳逸适度、合理用药几个方面入手培养健康的生活方式,可有效预防糖尿病的发生。

  脾瘅是预防糖尿病的关键环节

  糖尿病前期是指由血糖调节正常发展为糖调节受损(IGR),血糖升高但尚未达到糖尿病诊断标准,属发生糖尿病的过渡阶段,包括空腹血糖受损(IFG)、糖耐量受损(IGT),二者可单独或合并出现,李步满说,这在中医上属于“脾瘅”的范畴。

  脾瘅的症状主要是体肥、口甘、中满(中焦胃脘满闷)、内热(燥热烦渴)等;嗜食肥甘、厚味、酒酪,积热伤津是脾瘅的主要致病因素;其发生机制概括而言就是“中满内热”,即脾虚失运、浊热不化之意;脾瘅的进一步发展(转归)就是转为消渴,进展为显性糖尿病。脾瘅的治疗原则是芳香悦脾、化浊泄热,强调饮食有节。概而言之,预防糖尿病的关键时间节点在于糖尿病前期。

  李步满还提醒:超重、肥胖( 体重指数≥25)或有其他糖尿病高危因素(高血压、血脂异常等)的人群以及没有高危因素但年龄超过45岁的人群,都应该进行糖尿病前期筛查检测。血糖监测是糖尿病前期患者的核心环节,同时应结合中医体质辨识(中医九种体质)及望闻问切四诊参数,筛查脾瘅人群,对预防糖尿病具有重要意义。

  脾瘅的中医治疗模式

  中医到底如何干预呢?李步满介绍了脾瘅的中医治疗模式:

  基础干预:采取积极的治疗性生活方式干预。调整饮食,少食肥甘厚味、煎炸烧烤、膨化食品和碳酸饮料,饮食以清淡为主,适当食用粗粮,多食绿色蔬菜;适当运动,保持心情舒畅;避免滥服温燥药物。

  辨证论治:糖尿病前期重在早期预防,阻止疾病进一步发展为糖尿病。其中肥胖或超重者多属痰浊,中等体型或消瘦者多属阴虚。痰浊者治以消膏转浊,气滞痰阻者治以理气化痰,脾虚痰湿者治以健脾化痰,阴虚气滞者治以养阴理气(作者/北京大学首钢医院中医科 李步满)

(脾瘅中医治疗模式图)

本文系寻医问药网(www.xywy.com)原创文章,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

医院
专访
“生育和前列腺癌根治术是不可调和的矛盾,要根除前列腺癌,是要......详细
不少医生从医的初衷是源于对亲人疾病的感同身受,形成了最初对医......详细
专题
“2015清华大学精准医学论坛”于4月21日举办,精准医学是对现有......详细
中国科学院院士、清华大学副校长薛其坤出席“2015清华大学精准医......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