监护室里常见的场景是医护人员穿梭往复、危重患者被严密监护着静静康复。但3月25日,北京大学第一医院监护室里欢声笑语,大大的生日蛋糕上点燃了代表89岁的生日蜡烛,医生护士拍手唱起了《生日歌》。头戴生日帽的寿星爷爷眼里噙着幸福的泪花。这是怎么回事?故事得从头说起。
2014年12月31号上午,从外科转过来一位87岁颈椎术后四肢瘫痪、需要用呼吸机维持呼吸并有房颤的爷爷,他需要每两小时变换一次体位及翻身,以防止褥疮的发生。而且移动时不但体力上辛苦劳累,如果动作不当,也暗藏着很多风险。这位体重近200斤、病情重的爷爷可着实让我们犯了难。由于爷爷体重高,每次翻身都需要4位以上的护士、护工共同努力。翻身吸痰的时候还要注意观察心率、管路、皮肤等等。
爷爷的病情在医护人员的照顾下,慢慢稳定下来。然而由于他长期卧床、运动减少,不仅容易发生肌肉萎缩、坠积性肺炎等疾病,而且长时间缺乏社会活动及交流,更是容易产生抑郁等心理障碍。所以有时爷爷还抵触医疗,并不是十分配合。每当这个时候,护士姐妹们就想办法开导他,逗他开心,陪伴在他左右。
冬去春来,爷爷在监护室里康复了一年多,他突破重重困难,从死亡线上挣扎了回来,大家既欣喜也庆幸。在这一年多的护理过程中,爷爷对我们更加依赖,我们对他也更加理解,照顾也更加的人性化。一转眼,爷爷要在监护室度过第二个生日了,主管大夫韩晓宁医师特意订了个大蛋糕,组织医护人员一起给爷爷过了个生日。这个巨大的惊喜让爷爷开心得热泪盈眶,当我们提议让他最喜欢的护士替他吹蜡烛时,爷爷无比清楚坚定地点了点头。
看到爷爷发自内心的微笑,我们觉得我们所有的付出都是值得的。我们自豪的是,经过我们的精心的治疗和护理,爷爷没有发生一次褥疮和管路滑脱。即使日复一日的翻身擦背、端屎端尿,我们也甘之如饴。
有人说,监护室是一个很有成就感的科室,可以亲身见证生命的奇迹;有人说,监护室是一个又脏又臭、死气沉沉的科室,肩上的压力比任何一个科室重;又有人说,监护室是个精英部队,医务人员的素质非比寻常……虽然,紧张忙碌已成了我们的习惯,然而,生离死别并没有麻木我们的心灵。
我们自诩这里是一个没有硝烟的战场。在这里,我们时刻准备着投入与死神抗争的一场战斗。我们的护理团队每天都在忙而有序的工作着,每次遇到新接收病人抢救时,医护间的配合是那么默契,正是这支出色的医护队伍,一个个珍贵的生命一次次的转危为安。这一幕幕都让我惊叹医护工作的神圣!
不论舆论的环境有多么恶劣,医患的本质永远不会改变,我们对爷爷的爱护,爷爷对爱的感受不会改变。奉献,绝不是一个单纯的、冠冕堂皇的口号,它更需要我们用实际行动,去承担起作为一个中国人、一个医者所应有的责任。让我们用爱守护我们的荣誉,让它支撑起我们信仰的殿堂,开启我们爱的征程!(作者/北京大学第一医院心血管内科 杨蕾 韩晓宁 特约主编/王超)
本文系寻医问药网(www.xywy.com)原创文章,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