糖尿病是终身性疾病,只能通过治疗来控制病情,而不能治愈。糖尿病患者在漫长的治疗过程中,需要定期检查血糖,监测血糖控制情况,以便判断治疗的效果和及时调整用药。但由于缺乏糖尿病知识,不少糖尿病患者走进了检查血糖的误区,导致不能正确地复查、监测血糖。北京世纪坛医院专家总结了以下几个常见的错误认识:
以尿糖检查代替血糖检查
有的糖尿病患者认为糖尿病只要验尿中无糖(尿糖阴性)病情就得到控制了。其实,尿糖阴性不等于血糖正常。肾功能正常的糖尿病患者,在血糖值超过10mmol/L上下时,才会出现尿糖。正常人的基础血糖值范围在3.9-6.2mmol/L,即使在餐后的血糖值也不应超过7.8mmol/L ,糖尿病患者血糖也应该控制在这个范围之内。如果血糖控制不好,血糖值高于良好的控制标准而又不超过10mmol/L者,患者并不表现出尿糖阳性而是尿糖阴性。并且,糖尿病患者尿糖的多少也与饮水量有密切关系。所以,尿糖检查代替不了血糖的检查。
血糖值高于正常值就是控制不好
医院里化验报告单中的血糖正常值,是通过对健康人调查测得的正常人的血糖值范围。糖尿病患者的血糖值控制在正常范围当然是再好不过了,但是在漫长的治疗过程中很难达到。糖尿病的基本特征是血糖增高,它的危害在长期的高血糖引起的全身代谢紊乱,引发眼睛失明、尿毒症、肢体坏疽及心脑血管病等并发症。一般情况下,只要糖尿病患者的血糖值控制在空腹不超过7.0mmol/L,餐后不超过8.0mmol/L,糖尿病慢性并发症出现的机会就很少了。随着患者年龄的增高,对葡萄糖的耐受性也会减低,血糖值控制的范围还可以放宽。如果只顾追求血糖值控制在正常范围,糖尿病患者本来就对糖类耐受能力下降,那么,在进食不足或有腹泻等情况下,就容易出现低血糖反应。有时糖尿病患者低血糖的危害不亚于高血糖的危害。所以,只要将血糖值控制在适当的范围之内就已经达到目的了。
只要监测空腹血糖值就可以了
多数糖尿病患者和部分非糖尿病专科医生都有这样的观点,这是不正确的。空腹血糖值只是反映糖尿病患者的基础血糖水平,不能反映患者进食后的血糖情况,而影响患者血糖的主要因素就是日常生活的一日三餐进食。实际上进食后的血糖控制不良危害更大。这是因为空腹血糖只是早晨不进食状态下的血糖值,而人为了工作和生活必须一日三餐,依靠进食提供能量,三餐后的持续高血糖的不良影响远远超过早晨一时的高血糖。所以复查空腹血糖的同时,还要检查餐后的血糖值,临床上一般要求检查餐后两小时的血糖值,这时的血糖值能反映糖尿病患者进食后的最高血糖水平。
值得注意的是,检查餐后两小时血糖的时候,一定是在保持平常的饮食生活习惯,并且不得间断服药,这样检查的结果才能反映糖尿病患者在日常正常生活状态下,接受治疗后的血糖实际水平,也就是平常控制的血糖水平。
如果病情稳定,一年半载复查一次血糖就行
很多糖尿病患者由于工作繁忙,或懒于去医院,就产生了这样的想法。检查一次血糖只能代表当日的血糖情况。一年四季更迭,患者的饮食结构变化,工作的劳逸情况,或对抗糖尿病药物的耐受等情况,随时都有影响血糖的波动,所以说,一年半载复查一次血糖显然不能监测全年的血糖变化。一般来讲,糖尿病患者在病情比较稳定的情况下,一个月至少复查一次血糖,才能及时了解糖尿病血糖控制的情况,以便随时调整药物剂量或更换药物种类。
还有一种情况,部分糖尿病患者过于注重自己的血糖控制情况,即使病情相对平稳,频繁的检查血糖,但检查结果每次都不一样,造成不必要的精神恐慌。这是由于虽然都是空腹抽血化验,但是抽血时间早晚不一,或者抽血前一天睡眠不好引起的,虽然都是餐后抽血检查,但是两次进食的食物不一样,在体内代谢速度不一样造成的。一般情况下,同样的空腹血糖或餐后血糖,在病情稳定的情况下,允许有一定的波动,只要不超过1.0mmol/L就可以了。
只要定期复查血糖,就能监测糖尿病了
糖尿病是一种全身性疾病,虽然检查血糖是监测糖尿病的重要指标,但是不能全面反映糖尿病的病情变化。长期患病的糖尿病患者,多合并出现糖尿病并发症,显然单单血糖不能全面反映糖尿病并发症的情况,再者,长期服用某种降糖药物,会造成肝肾及其他脏器的损害,所以,在复查血糖的同时,还要检查肝、肾功能及血脂等化验指标,以便早期发现糖尿病并发症和药物毒副作用,做到及早治疗。(作者/北京世纪坛医院中医科 冯兴中 特约主编/左彦)
本文系寻医问药网(www.xywy.com)原创文章,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