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49岁的张阿姨,时尚文艺又漂亮,背影看也就三十多岁,而且家庭美满,幸福生活让周围的人都很羡慕。
可是最近几年,她开始感到有些心烦,常常出现乏力、腹胀的症状,一开始没注意,以为是更年期身体起了变化。一年前单位体检,发现血液谷丙转氨酶升高,在65~116 IU/L之间。腹部B超结果显示——脂肪肝!
要是胖人得了脂肪肝,大家还能接受,但是像张阿姨身材那么好……同事们大吃一惊,张阿姨自己心情更是坏极了。因为她不知从哪里听说,到医院治疗脂肪肝很麻烦,要吃很多药;周围的亲朋好友纷纷出来帮助她出谋划策:有的说少吃主食,有的说不能吃肉,有的让她每天喝山楂水和普洱茶,有的说每天快走5公里,还有些闻所未闻的偏方。
可是为什么一向注重养生、身材苗条、饮食清淡、作息规律的张阿姨会得脂肪胺?到底是哪里出了问题?
不规律服用雌激素引起了脂肪肝
自行“调养”了近一年,张阿姨的症状依然无明显好转,谷丙转氨酶依旧不正常。终于,焦虑的她走进了中日医院消化内科肝功能异常专病门诊。
经检查,她的血、尿、便常规正常;肾功、血脂、血糖正常;病毒性肝炎病原学指标阴性;免疫系统检测正常。肝组织活检诊断为:中度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炎。
医生告诉张阿姨,脂肪性肝病分为酒精性和非酒精性两种。张阿姨无饮酒史,肝组织活检显示组织中有炎症,血液的谷丙转氨酶升高,证实是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该病是以脂肪在肝脏内沉积超过肝脏重量的5%-10%,弥漫性肝细胞大泡性脂肪变为主要特征,除外酒精和其他明确的损肝因素所致的一种临床病理综合征。
医生建议她回忆病史,张阿姨终于提起,在 27岁时因卵巢囊肿,右侧卵巢全切,左侧卵巢保留1/5。她从33岁起服用雌激素。虽然也曾听说这药“伤肝”,心里有点纠结,但出于女性爱美本能,她还是“三天打鱼两天晒网”地服用了15年,并没有什么特别不舒适的感觉,加上性格要强,有什么不适忍一忍就过去了,竟然没有想到要去医院重新换一换处方。
医生告诉张阿姨,可能就是因为她长期不规律服用雌激素,造成了药物性肝损伤。
很多种药物如果长期服用都可能引起药物性肝损害,进而出现脂肪肝,雌激素是其中比较常见的一种。由于过去医疗水平的限制,张阿姨在手术后的用药未必适合长期服用。而且,这么多年服用雌激素,剂量早就应当根据她的年龄和身体状况变化进行调整。这些都被她忽视了。
医生指出,长期服用雌激素,会增加输送到肝脏的脂肪量,而且还会降低肝功能,干扰正常的脂肪代谢。此外,雌激素会抑制极低密度脂蛋白在肝细胞内的形成和分泌,抑制脂肪从肝脏的输出。这样一来,进入肝脏的脂肪量增加,但是输出肝脏的脂肪量却降低,这种脂肪在肝脏的长期代谢失衡会引起肝细胞的脂肪变性,也就是所谓的脂肪肝。
及时调治可以控制脂肪肝发展
医生告诉张阿姨,这种脂肪肝并不是不可逆的。若及时干预,是可以控制病情继续发展的。
医生对其进行了包括饮食、运动和药物应用方面的全面指导。经过1个多月的调整,张阿姨乏力、腹胀的症状基本消失了,血液的谷丙转氨酶也正常了。医生告诉她只要坚持治疗,脂肪肝亦会慢慢减轻,最终恢复正常。
如今,焦虑的张阿姨不见了,她又恢复往日的开朗活泼,气色也更好了。同事们都说她更漂亮了,她说:“应该归功于科学的诊断和治疗”,又有些遗憾的说:“如果早点科学发现和治疗有多好啊”。
专家提醒女性朋友:追求身材苗条,更要注重肝脏健康
从总体上看,脂肪肝患病率在男女性别方面差异并无统计学意义,有可能单纯性脂肪肝男性偏多,而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炎患者中女性可能更多。无论是男性还是女性,脂肪肝的患病率均随着年龄增长呈上升趋势。
大多数脂肪肝发生于50-60岁,但近年,50岁以后女性脂肪肝患病率呈现出高于男性的趋势,可能与女性50岁以后的更年期激素水平变化有关。
忽视脂肪肝,其根本原因在于脂肪肝多为隐匿性起病,且病情温和,由此造成普遍的心理麻痹。
如今,女性朋友对肥胖极其敏感,不少人将肥胖与脂肪肝混为一谈,只关注外表胖瘦的多少,忽视了肝功能异常的各种症状。若长时间疲劳乏力、肝区不适或隐痛、食欲降低、腹胀、恶心嗳气、腰膝酸软或者无力等症状,应意识到是一种肝脏警报。但大多数症状轻微,女性很容易把它混同于工作压力引起得身体疲劳或者生理周期的不适。
医生提醒广大女性朋友,身体的外在美,往往与内脏功能有密切关系。建议女性朋友均衡营养,勿暴饮暴食或过度节食;科学运动,合理减肥;了解生理周期,精神张弛有度,保证睡眠充足。一旦发现脂肪肝,要尽早治疗,防止并发症。(作者/中日医院消化内科肝功能异常专病门诊 彭向欣 特约编辑/尹琳)
作者介绍:
彭向欣:女,医学硕士,主任医师,教授,硕士生导师。主要从事感染性疾病、各种肝脏疾病(免疫性肝病、脂肪性肝病、酒精性肝病和遗传性肝病等)、特殊感染和严重全身感染性疾病的诊断和治疗。承担急诊、各相关专业、国际医疗部、高干医疗部和院外会诊工作和技术交流、参与疑难病症会诊、发热待查诊治、抗菌素应用和肝脏疾病诊治和急诊抢救工作,发挥专业作用。对内科常见病、多发病及急重症疾病的诊断和治疗有一定经验。
1983年毕业于中国医科大学医疗系,获医学学士学位;1997年毕业于北京大学医学部内科学系,获硕士学位。历任中日医院感染疾病科、普通内科,住院医师、主治医师、副主任医师、主任医师。1994年到1995年任日本金泽医科大学微生物教研室研究员。
1985年首先在国内建立并完善了B超引导下微创治疗肝内恶性肿瘤、肝囊肿、肝脓肿、肾囊肿及快速肝组织活检等一系列操作技术和规程。此项治疗手术风险较小,疗效确切。工作开展以来未发生合并症及并发症。在B超引导下从事肝脏疾病治疗和诊断、临床肝脏病理诊断、肝脏疾病诊治和抢救危重患者等方面积累了丰富的临床经验。
长期担任中央保健工作和外籍患者诊治的工作,深入临床,刻苦钻研、有很强的团队精神,共同学习,攻克难关,与其他相关科室合作解决了许多医疗工作中的重点和难点问题。
擅长诊治:
1.转氨酶和胆红素升高鉴别诊断和治疗
2.发热待查
3.各类感染性疾病
研究方向:
1.遗传性肝脏疾病分子生物学诊断及治疗。
2.免疫及代谢性肝脏疾病发病机理及诊治。
3.耐药病原微生物感染的抗生素治疗。
4.慢性乙型肝炎及丙型肝炎的诊治。
5.B超引导下微创治疗肝内恶性肿瘤、肝囊肿、肝脓肿、肾囊肿及快速肝组织活检等。
出诊时间:每周四下午 专家门诊
本文系寻医问药网(www.xywy.com)原创文章,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