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什么是青光眼?
青光眼是指一类具有病理性高眼压,并导致视神经萎缩、视野缺损的眼病。青光眼是全世界第一位致盲眼病,因此受到眼科医生和眼病研究者的高度重视。
二、为什么青光眼患者要检查眼压?
临床医生发现,大部分青光眼患者的眼压会升高。但是眼压与青光眼之间的关系又有点复杂。统计学上,正常的眼压范围为10-21mmHg。但是在临床上,凡能够造成组织(主要是视神经)损害的眼压,即使未超过21mmHg,也是有害的,如“正常眼压性青光眼”。
相反,高于此范围的眼压,如果没有引起眼部的任何损害,则不能诊断为青光眼,如“高眼压症”。因此,青光眼并不是一种单纯的的眼部疾病,而是一个综合征,青光眼的确诊应是多项指标:如眼底检查、OCT(光学相关断层扫描)、视野及眼压等的综合诊断,而非单一眼压的“正常”与否。
三、青光眼有哪些症状?
急性闭角性青光眼有反复发作症状,多发作于夜间。常于劳累、着急、上火等后出现眼胀、同侧头痛、视物模糊、看灯时周围有红绿圈、症状轻者多于数秒到数分钟,数小时内,或于睡眠后缓解,此为小发作。
发作严重者症状重,眼胀疼、视物不见,伴剧烈头痛,可有恶心、呕吐症状,常就诊于神经科或内科,而延误眼科治疗。此为大发作,可造成视力严重损害,甚至完全失明!
其它类型的青光眼多无明显症状,并且隐匿进展,由于进行性视神经萎缩,事业逐渐缩小形成“管状视野”,也就是老百姓说的 “看东西没有余光”了,当患者感觉到视力下降时多已为青光眼晚期,视功能严重丧失,更为可怕的是这种损害是不挽回的。
据研究,90%的慢性青光眼患者早期不知道自己患病,未进行任何治疗。有些青少年会以为是近视了,老年人往往以为是白内障而延误治疗,导致视功能严重受损。
四、哪些人容易患青光眼?
有青光眼家族史的人;
年轻时为远视眼的老年人;
患高度近视眼的年轻人;
有眼外伤史的人,特别是伤后曾有高眼压的人;
有高血压、糖尿病史;
性情急躁或忧虑的人;
查体时发现眼压升高或者杯/盘比增大、或双眼不对称的病人;
有偏头疼的患者。
五、如何明确诊断?
在我国,有500万青光眼患者,原发性闭角性青光眼和原发性开角型青光眼最多见。如果患者的眼压高于30mmHg,诊断是简单明了的,但是临床上,很多患者的眼压介于21-30之间,究竟是不是青光眼,就需要临床详细的检查和较久的临床观察和随访了。
首先是视野检查。视野检查是诊断青光眼的‘金标准’,但是视野的异常通常出现较晚。据报道,40-50%的视神经细胞死亡后,局部的视野才表现为缺损,因此我们常借助OCT的动态随访观察来早期发现问题。OCT可以客观地检查出杯盘比是否扩大,以及视网膜神经层厚度是否受到损害。
杯盘比的概念是这样的:眼内的神经经视盘汇聚后,传向大脑。视盘就像眼球壁上的一个洞,里面填塞着视神经,通常视盘并没有被填满,期间剩余了一个空间叫视杯,这就是杯盘比。因此我们不难理解,如果视神经死亡了,视杯就变大了,杯盘比就增大了。杯盘比的正常值是<=0.3,如果大于0.6我们通常认为患者的视神经发生了死亡,因此要查找原因了。
视网膜的厚度,这个医学名词很容易理解,如果视神经死亡了,视网膜就会变薄。当我们检查到患者的视网膜变薄或者杯盘比变大,我们会把这些患者列入随访观察队伍。我们通常会要求患者保留今年的OCT结果,等到一年后再次检测,对比2次的结果,判断患者的视神经是否继续变薄,用以判断患者是否有青光眼。
随访观察时间较长是由于青光眼是慢性病,1-2月内是不会有明显的变化,因此必须经过长久等待,然后对比观察。但是患者不用担心,1年时间病情不会急剧恶化,出现失明等问题。
六、青光眼如何治疗?
目前对于青光眼的治疗集中在降低眼压和视神经保护治疗。治疗的方法主要为手术和药物。眼压较高,例如高于30mmHg,通常采取手术治疗;低于30mmHg的通常采取药物治疗,当然这也和患者的病情相关,病情重的,我们要求达到的目标眼压就比较低,需要手术或者2种药物的联合。具体请咨询专家。
七、相关注意事项:
闭角性青光眼患者要注意:
1.保持情绪稳定,不紧张,不着急,不乱发脾气;
2.保证充足睡眠,不熬夜;
3.避免在昏暗的环境中长时间工作、学习、生活;
4.避免低头过久,例如看书、打麻将、十字绣等;
5.避免大量饮水(大量是指超过500ml),可以小量多次饮水。
同时所有的青光眼患者都要注意保持:情绪乐观,避免情绪剧烈变化;嘱咐直属亲属定期检查;坚持定期与医生联系,随访检查等。(作者/中国康复研究中心北京博爱医院眼科 卢建民 特约主编/黄羽萱)
本文系寻医问药网(www.xywy.com)原创文章,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