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EWS
又领先了!北大人民医院完成世界首例3D髂骨假体重建术 
2015-12-09来源:寻医问药网作者:钟艳宇
|
|

  2015年12月9日上午,一个全新的手术探索在北京大学人民医院上演。作为主刀医生的北京大学人民医院骨肿瘤科主任郭卫教授和他的团队正在一丝不苟地做好手术的每一步,麻醉、皮肤 消毒、切口、剥离、切除肿瘤、假体重建、缝合……历经4个小时,终于“世界首例右骨盆巨大肿瘤切除3D髂骨假体重建术”获得圆满成功,这是继7月8日郭卫完成的3D全骶骨假体重建术后又一创举。

  郭卫指出:此次局部髂骨重建更难于全骶骨假体的重建,因为摘除的肿瘤牵连的局部髂骨将患者的右侧髂骨“拦腰折断”,需要患者私人订制的假体进行再接,所以要求假体更加精准,“严丝合缝”地将患侧的髂骨复原,以更好地提升患者术后的生活质量,为骶骨恶性肿瘤切除后骨缺损的重建方式开辟了一条崭新的途径。

  为了能达到“严丝合缝”的效果,郭卫和他的团队应用3D打印技术,精心设计,反复修改,让“私人订制”的局部髂骨更符合生物力学结构的功能重建。

  来自长沙的患者妞妞(化名),今年刚刚18岁,喜欢跳舞的她漂亮懂事,处处惹人喜爱。今年初练舞时摔了一跤,继而右侧髋骨疼,自以为拉伤,也没在意。谁知疼痛越来越越频繁,终于忍不住才告诉妈妈。妈妈带着她跑遍湖南多家医院,终确诊为骨肉瘤,这是一种恶性度极高的肿瘤。虽说短短的几个月,妞妞的肿瘤已经深陷于右侧髂骨及骶髂关节,此处血管、神经丰富,术中稍有差池后果将不堪设想,看着被疼痛折磨日渐消瘦的妞妞,医生劝告妞妞妈妈去北京大学人民医院找郭卫教授。

  而一直深藏着大学梦的妞妞坚持要参加高考,即使一天要6次服用双倍的止痛药。看到妞妞坚持高考的决心,郭卫指导当地医院先予以化疗让肿瘤缩小,等她考完大学再实施手术。好强的妞妞忍住疼痛和化疗反应,最终以优异成绩考入了湖南师范大学。

  术后苏醒的妞妞,睁开眼睛的第一句话就是“我还能跳舞吗?”,她的主管医生姬涛笑着说:当然。

  链接1:骨肿瘤

  骨肿瘤,又称成骨肉瘤,是最常见的恶性成骨性肿瘤之一,发病年龄多在15~25岁之间,男性多于女性。好发部位是长管状骨的干骺端,股骨远端和胫骨近端最多见,其次是肱骨和腓骨近端,其他部位如股骨上端、脊椎、髂骨等骨组织均可发生,该瘤恶性程度甚高,预后极差。

  骨肉瘤因其发病年龄轻,早期症状不明显非常容易忽视。为此,郭卫指出:骨关节疼痛、骨性肿块、功能障碍是骨肿瘤后期的三大主要症状,但早期一般没有明显的症状,患者常在换衣服、洗澡时突然摸到膝关节、肩关节、腰部等处长出一个“包”,此时肿瘤已经突破骨膜了,一般都到了2期,进展迅速。原发性骨肿瘤多发生于骨骼生长旺盛的青少年,发育期往往伴有生长痛,孩子和家长都容易忽视。骨盆肿瘤也难以发现,往往是长得很大了,压迫神经导致剧烈疼痛或压迫膀胱、直肠出现大小便困难后,才来就诊。

  对于如何早期发现骨肿瘤,郭卫诚言:有肿瘤家族史的人出现骨关节疼痛时,要提高警惕。比如很多人都有过腰痛的经历,腰椎间盘突出、软组织损伤、炎症等都可能引发。但骨肿瘤的疼痛是最剧烈的,特点是疼痛夜间加重,而且越安静越痛,活动开了疼痛反而减轻。再比如,青少年膝关节痛,孩子和家长可能认为是玩得太累了、运动受伤或长个子引起的生长痛,但生长痛一般是阵发性,骨肿瘤的疼痛会持续加重,一两周都不缓解,还可能伴有低烧,此时一定要去医院拍个片子。

  链接2:北京大学人民医院骨肿瘤科

  郭卫教授全身心致力于骨肿瘤疾病的临床和实验的研究中,在他的领导下,北京大学人民医院骨肿瘤科已经成为专门从事骨与软组织肿瘤诊疗的专业机构之一,经过多年的发展,已成为集临床、科研、教学为一体,在国内享有很高知名度的骨与软组织诊断治疗中心,现为国家教委重点学科,北京大学人民医院重点科室,全国骨肿瘤诊疗研究中心。

  科室拥有国内最著名的骨与软组织肿瘤治疗专家和高级专业技术队伍,每年诊治大量来自全国各地的骨与软组织肿瘤病人,尤其在复杂、高难度的脊柱、骨盆和骶骨肿瘤的诊断和外科治疗方面处于国际先进水平,已完成高难度手术数千例。

  其中切除骶骨肿瘤的数量和难度居世界首位。骨肉瘤的化疗和恶性肿瘤的保肢治疗在国内处于领先地位,90年代以来在国内最先开展术前大剂量新辅助化疗,使恶性骨肿瘤的保肢率达到 90%以上,5年生存率由过去的20%提高到现在的70%以上。

  目前该科的化疗方案已推广到全国十多个省市的二十多家大中型医院。中心多年以来对骨转移癌治疗进行了系统的临床研究,并制订了相关的诊疗指南,使骨转移癌的外科治疗规范化, 合理化。经过数年努力,大量骨转移患者在中心接受治疗,术后生活质量明显改善,取得了令人满意的疗效。

  骨肿瘤科不仅在临床上成为专业特色科室,而且在科学研究方面也建立了国家重点实验室,拥有先进的实验设备和专业技术人员,在国内首先应用分子生物学手段对多种良恶性骨与软组织肿瘤展开多元化的系统研究。

  实验室拥有成熟的组织块和细胞系保存方法,有国内最大的骨与软组织肿瘤组织库。郭卫教授及其团队所主持的多项关于原发恶性骨肿瘤研究,先后荣获广东省医药卫生科技进步一等奖 (1991),国家教委科技进步二等奖(1999)、“原发恶性骨肿瘤的分子生物学研究”获北京市科委三等奖(2001)、北京市科委三等奖(2003)、获中华医学会科技成果二等奖(2003 )、北京市科委三等奖(2005)、获中华医学会科技成果三等奖(2009)、北京市科技进步二等奖(2011)、中华医学会科技成果一等奖(2013)以及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2014年)。

  骨肿瘤科目前主要以原发良、恶性骨肿瘤的外科治疗及化疗治疗为主,此外每年还收治较多的骨转移癌患者。患者来自全国各地及海外。年手术量超过千余台,化疗病例数量超过二百例 。在骶骨、骨盆肿瘤治疗,脊柱肿瘤治疗,四肢恶性肿瘤保肢治疗,儿童恶性骨肿瘤保肢治疗,以及骨与软组织恶性肿瘤化疗方面有着丰富的临床经验,治疗水平及疗效处于国内领先位置,并达到了国际先进的治疗水平。

  特别是在骶骨、骨盆肿瘤的外科治疗方面,自建科以来收治了600余例骶骨肿瘤病人,覆盖脊索瘤、骨巨细胞瘤、软骨肉瘤、神经纤维瘤、转移癌等不同病理类型,在不断的实践中完成了 对这一公认手术禁区的突破,治愈率、有效率明显高于国内外有关报道,已得到国际同行充分认可。目前已开展全骶骨切除术,显著降低了肿瘤局部复发率。

  骨盆恶性肿瘤的切除重建一直被认为是骨科手术的难点,丰富的血管和神经往往成为肿瘤的保护伞,其中临近髋臼肿瘤的切除后重建更是备受关注。为了解决这一难题,中心经过反复论证和试验,设计出一套适合于半骨盆切除重建的系统假体-组配式半骨盆假体。组配半骨盆由于可以根据病灶切除后的缺损进行调节,非常便于安装。另外,半骨盆上部可以同时固定于骶骨及腰椎,因而非常牢固,不容易出现松动等并发症。可调式人工半骨盆完全符合*生物力学结构,可以提供足够的强度,病人术后2周即可扶拐行走;节点的可调节性便于术中根据病人具体情况进行调整。 经过大量的应用,已经积累了丰富的经验,获得了令人满意的疗效。

  链接3:郭卫谈保肢

  骨肿瘤较为罕见,是一种发生在骨骼的恶性肿瘤,常造成病人肢体残疾甚至危及生命。骨肿瘤手术难度大,精准度要求高,术中稍有不慎即可造成致命性的大出血或其他严重的手术并发症 。“手术中技术是一个难题,但更多的是情感的难题。”患者的希望是保命并保肢,而对于医生来说,保命难,保肢更难。

  郭卫说,30年前,骨肿瘤患者基本都是要截肢的。更令人沮丧的是,即使截肢患者的五年生存率也不足20%,八成患者还是会因为癌细胞转移到肺、肝脏等处而死亡。而骨肉瘤这类发病凶险的肿瘤,患上了基本就等于“判了死刑”,高达九成患者最终会死去。这是因为,骨肿瘤对化疗药物不太敏感,比如常用的甲氨蝶呤在血液科是按照毫克计算的,而在骨科一般都是用克来计算,剂量大了副作用风险就很大。放疗对大部分骨肿瘤也无效,只对尤文肉瘤和少数转移性骨肿瘤有一定效果。放疗对软骨和皮肤烧灼很厉害,皮肤会变硬,手术后切口老长不好, 导致感染率升高。

  近年来,骨肿瘤的治疗有了根本性转变,尤其是“新辅助化疗”使保肢治疗成为可能。具体做法是术前先进行一个半月的大剂量化疗,使肿瘤缩小,术中出血减少,术后再追加半年化疗 ,骨肿瘤的治疗生存率比肺癌和肝癌还高。

  生存率提高了,患者更希望保肢。保肢首先要把肿瘤切干净,形象地说,骨肿瘤就像鸡蛋里面的蛋黄,我们要把鸡蛋切开,把蛋黄取出来,但又不能让蛋黄(残存癌细胞)有一丝一毫的残留,所以取出来时得有一层薄薄的蛋清包着它。

  在临床上,只取“蛋黄”叫做边缘性切除,连“蛋清”一块取出叫做广泛性切除。要想保肢,一定要尽量做到广泛性切除,才能将局部复发率控制在规定的水平。目前,北京大学人民医院骨肿瘤科的手术局部复发率大概是7%~8%,完成的恶性骨肿瘤切除和功能重建手术已达1万例以上,90%以上的肢体肿瘤患者保留了肢体 ,高于国际通行水平近10个百分点。

  链接4:北大人民医院完成世界首例3D打印全骶骨假体治疗骶骨恶性肿瘤

  2015年7月8日在北京大学人民医院,通过3D打印技术高级订制版的人工全骶骨假体,在骶骨恶性肿瘤术后的骨缺损重建中,精准完美的演绎了世界首秀。这是3D打印技术在世界骶骨肿瘤治疗领域中的首次应用。

  来自广西的王力(化名)患有骶骨脊索瘤,在当地实施两次骶骨肿瘤切除术,因肿瘤复发导致的疼痛和大小便功能障碍,让他痛苦不已。多方治疗未果,他慕名来到北京,求医于大学人民医院骨肿瘤科郭卫教授。郭卫教授及其团队根据患者临床资料进行充分分析、讨论后,确定了为他实施骶骨恶性肿瘤I期后路全骶骨切除术的手术方案。但是还面临更大的难题。

  郭卫教授指出:“骶骨是*躯干与肢体连接的重要骨性结构,上方与腰椎形成腰骶关节,两侧与骨盆形成骶髂关节。全骶骨切除后的骨缺损会造成*躯干与骨盆失去联系,患者术后有可能无法站立行走、生活无法自理等问题。骶骨切除术后重建是国际上骨肿瘤学界的一大难点。”

  目前方兴未艾的3D打印技术为破解难题打开了新的大门。为了最大程度重建王力的骶骨缺损、恢复腰骶部连续性,保证术后的生活质量,郭卫教授应用3D打印技术,根据该患者骶骨切除术后骨缺损定制造出空间结构解剖形态的人工全骶骨假体,其表面具有金属孔隙结构,可以允许骨细胞长入空隙金属内,假体与脊柱、骨盆连接,更符合生物力学结构的功能重建。

  整台手术历时4小时成功完成,骶骨肿瘤彻底切除后,经过精心设计、反复修改的“高订”假体完美安放,与腰椎、骨盆紧密贴合,固定精准牢靠。国际首例应用3D打印特殊定制人工全骶骨假体进行骨缺损重建实现了完美首秀。这一假体及重建方式均为世界首创,为骶骨恶性肿瘤切除后骨缺损的重建方式开辟了一条崭新的途径。

  据郭卫教授介绍,3D打印全骶骨假体具有之前的各种重建方式所不能比拟的优点,这值得在今后骶骨恶性肿瘤手术治疗中进一步推广、发展,假体亦将进一步改进、优化,推动骶骨恶性肿瘤切除重建水平进一步提高。

  专家介绍:

  郭卫北京大学人民医院骨肿瘤科主任,骨病骨肿瘤研究室主任,主任医师,教授,博士生导师,以四肢恶性骨肿瘤的保肢治疗。脊柱、骶骨、骨盆肿瘤的外科治疗为主要研究方向。曾任国际保肢学会(ISOLS)前任主席,亚太地区骨肿瘤学会(APMSTS)前任主席,中华医学会骨科学会骨肿瘤学组组长,中华医学会肿瘤学分会骨肿瘤学组组长,国际保肢学会理事会理事, 中华医学会骨科学会委员,中国医师学会骨科分会常委,中国医师学会骨科分会骨肿瘤专业委员会主委,北京医师学会骨科分会常委,海峡两岸医学交流学会骨科分会副主任委员,中国抗癌协会肿瘤转移学组委员,中国临床肿瘤学会执行委员,北京市骨科学会委员,北京市骨科学会骨肿瘤学组组长等。2010年入选北京大学医学部优秀人才奖励计划,2011年荣获第十二届吴杨奖。(作者/北大人民医院宣传处 钟艳宇)

原作者授权发布,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与作者。

医院
专访
“生育和前列腺癌根治术是不可调和的矛盾,要根除前列腺癌,是要......详细
不少医生从医的初衷是源于对亲人疾病的感同身受,形成了最初对医......详细
专题
“2015清华大学精准医学论坛”于4月21日举办,精准医学是对现有......详细
中国科学院院士、清华大学副校长薛其坤出席“2015清华大学精准医......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