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EWS
医疗服务|到这儿看病少抽10管血
2015-07-08来源:寻医问药网作者:媒体中心
|
|

  改善医疗服务行动计划——上海市东方医院检验科实现患者抽血量下降60%

  不论是住院还是看门诊,只要跑过医院的人,对抽血化验都不陌生。抽血化验,被医务人员称为抽血检验,在医院内部被细分为四个步骤:医生根据病情下医嘱、护士抽血、检验科进行分析并出据报告、医生根据检验结果做诊断。在这个闭环中,检验科似乎很被动,只是一个“来料加工”的执行科室,但上海市东方医院的检验科却立足专业,在检验分析环节动足了脑筋,实现了病人采血量下降60%。

  检验科主任范列英举例说,原来一个住院患者的初次化验,平均抽血量为16管64毫升,现在只需抽5管仅25毫升。这对刚刚住院、身体虚弱的病人少来说,是件大好事。

  从临床到检验

  *的血液由血浆和血细胞组成。面对充满各种细胞名称和上下箭头的检验单,很多患者如读天书。即便在医院内部,从临床医生的医嘱,到检验科医师的检验,也存在一个思维转换的“翻译”过程。比如:临床医生需要了解患者的肾功能和肝功能指标,到检验科这里,就被翻译成生化检查,针对患者血液中的血清进行检测;如果医生想知道患者是否得了肿瘤,检验科转化翻译成免疫检查,也是一项针对血清的检测。

  生化检测与免疫检测,是检验科两类最常规、最大量的检测,合计近300项指标。此外,还有诸如临检、分子诊断、微生物等不同的检查类别。越是大型三甲医院的检验中心,检测的项目指标就越全面,这些指标就成为临床医生为患者下诊断的标准和依据。当然,指标的“翻译”过程是检验科医生的基本专业素质,用不着患者们去操心啦。

  检验科的逆向思维

  生化检查包含70多项指标,传统检测中,如果每个检验员负责检测10项指标,7个检验员需要病人提供7管血。依次类推,200多个免疫检测项目,需要更多的检验员及更多病人的血液。传统检验方式中,病人抽血管数取决于检验人员的数量多少与岗位分工,无疑存在浪费。而同时面对几千位患者的血液标本,检验的质量与效率也时刻在接受考验。

  怎样在严格执行医生医嘱、保持检验质量、不延长取病人报告时间的前提下,尽可能减少病人的抽血量呢?东方医院检验科首先想到的是“合并同类项”。血液检验虽项目繁多,总体却可分为血清、血浆和全血三种类型。如果逆向思考,只要是针对血清进行检测的,不论何种检验都可合并为一组;只要是血浆检测的再分成另一组,依次类推,是否可以节省血液用量和检验员的人力成本?思路有了,如何实施?

  几番循环、反复验证、多轮评估,检验科医师们最终确定了优化方案,推行新的血液采集检测模式。在医院的支持下,检验科引进先进的样本前处理系统和全自动生化免疫检测流水线,实现了血清的自动分杯,在保证最低用血量的前提下,将针对血清检测的生化、免疫两大类别合并采血,随后在样本前处理系统自动分杯、传输,在大大降低采血量的同时也带来了检验效率的提高和人力资源的解放。另外,前处理系统还自动在试管贴上患者条形码标签,以便与电脑中入库的患者信息相对照,杜绝了人工误差。

  抽血量不可无限制降低

  当然,片面追求检验用血量的降低是不科学的,范主任强调说。以微生物检测为例,血培养所需的专用培养瓶和内毒素、真菌等指标的专用管都限制了抽血量的降低。不过,“随着检验技能的提升、检验流程的改造与先进仪器设备的升级换代,患者抽血量的降低一定是大势所趋。”对此,做了近30年医学检验工作的范列英充满信心。(通讯员 上海东方医院 李静)

原作者授权发布,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与作者。

医院
专访
“生育和前列腺癌根治术是不可调和的矛盾,要根除前列腺癌,是要......详细
不少医生从医的初衷是源于对亲人疾病的感同身受,形成了最初对医......详细
专题
“2015清华大学精准医学论坛”于4月21日举办,精准医学是对现有......详细
中国科学院院士、清华大学副校长薛其坤出席“2015清华大学精准医......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