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EWS
中山三院发现肝脏炎症致癌发生新机制
2015-06-22来源:寻医问药网作者:中山三院
|
|

  中山大学附属第三医院吴斌教授在《Nat Commun》发表乙肝相关性肝癌研究新成果

  肝癌是最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其病死率在恶性肿瘤中排第3位。在中国,肝癌死亡率在男性排第2位,女性排第3位。尽管近年来肝癌的基础研究和临床研究都取得了不少进展,但是肝癌的防治效果并不尽如人意,最主要的原因是导致肝细胞癌变的机制仍不清楚。目前认为,病毒性肝炎、酒精性肝炎、非酒精性脂肪肝等各种原因导致的肝脏慢性炎症,可引起TNF-a、IL-6等炎症因子表达的上调,促进了肝细胞的癌变,参与了肝癌的发生与发展。慢性乙肝感染是我国肝癌的主要病因,然而乙肝相关性肝癌发病机制有待于深入研究。

  中山三院消化内科吴斌教授领导的研究团队在肝癌的临床与基础研究方面进行了深入研究。该研究团队发现近十年来,我国肝炎患者肝癌的发生率仍然明显高于其他原因,相关研究成果已发表在《World J Gastroenterol》(2014 20:13546-55),但是乙肝引起肝细胞癌变的机制并不清楚。

  在国家973计划“重大疾病药物新靶点及治疗机制研究”项目(项目编号:2012CB526700)的支持下,吴斌教授指导博士研究生杨逸冬等研究人员进行了攻关研究,通过对乙肝病人肝癌样本、基因缺陷型动物模型以及体外细胞系三个方面的研究,发现在肝脏慢性炎症反应的过程中,G蛋白偶联受体(G-protein-coupled receptor, GPCR)相关的跨膜蛋白β-arrestin1表达上调,β-arrestin1通过与Akt直接结合,启动了下游相关信号通路,结果肝细胞的凋亡受到抑制、增殖失去调控,最终导致肝癌的发生、发展。本研究详细阐明了肝脏炎症导致肝癌发生的新机制,为乙肝相关性肝癌的治疗提供了新的药物靶点,相关研究成果已在线发表在自然杂志子刊《Nature Communication》 (2015,6,Article number: 7369,doi:10.1038/ncomms8369,IF=10.742)。

  吴斌教授领导的研究团队正在进一步深入研究乙型肝炎病毒如何启动肝细胞的癌变,以寻找预防乙肝相关性肝癌防治的治疗靶点,同时筛选乙肝相关性肝癌早期生物学标志物,以提高原发性肝癌的早期诊断率,达到早期预防早期干预的目的。

医院
专访
“生育和前列腺癌根治术是不可调和的矛盾,要根除前列腺癌,是要......详细
不少医生从医的初衷是源于对亲人疾病的感同身受,形成了最初对医......详细
专题
“2015清华大学精准医学论坛”于4月21日举办,精准医学是对现有......详细
中国科学院院士、清华大学副校长薛其坤出席“2015清华大学精准医......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