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EWS
内镜治疗不能单纯的“守”,还要能“破”
2015-06-12来源:寻医问药网作者:上海中山医院
|
|

  “此时此刻,我站在这个演讲台上,内心有很多感触。33年前,我从一名外科医生转行做内镜,从来没有想到,有一天我会以这种方式来回望我的内镜人生。”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内镜中心主任姚礼庆说。回想在那时外科医生开刀救人,是很多人眼中通向成功的“高速公路”。“内镜在人眼中只是一个辅助检查科室,就像是走“羊肠小道”。”然而姚礼庆是这样说的。回首这33年来所走过的这条“羊肠小道”,尽管它比一般的道路更崎岖颠簸,但它最后同样通向成功。

  “记得刚成立时的内镜中心,没教授、没课题、没名气,外科肠镜只有我一名医生;胃肠镜合并后,两位消化科医生加入进来:三名医生和三名护士、一台仪器。每天下午三点半以后才能吃中饭,下班后,还要整理资料,拖地板,打扫卫生等。当然,创业的艰辛远不止这些。做肠镜时,由于大肠弯弯曲曲或有病变,一不小心就会穿孔,造成医疗纠纷。回想起来,我好几次差点打了退堂鼓,但转念一想,既然接手了这份工作,决不能当逃兵!”姚礼庆回忆。

  现如今随着病人增多,中山医院内镜中心每天人山人海。为减少病人的排队时间,中山医院推出了每天提前一小时上班的制度。每天下班都要再加做30个病人。

  同时中山医院也是上海第一个开通内镜抢救“24小时”绿色通道制度,到目前为主,中山医院也是全市唯一一家实行这个制度的医院。对消化道出血、急性化脓性胆管炎、食道异物和肠梗阻病人,抢救不分昼夜和节假日。

  “内镜治疗要想引领整个行业,就不能单纯的“守”,还要能“破”,所谓“破”就是勇敢地打破一切束缚人观念的陈旧规则。”姚礼庆强调。

  中山医院的内镜中心首次尝试创新开创了先采用肠镜置入支架治疗肠梗阻,将排泄物排清,再手术切除病灶的先河。这让大肠癌肠梗阻患者不再整天臭烘烘的,不再遭到家人朋友嫌弃。“要让病人有尊严地活下去”姚礼庆说。这也是他第一次尝试创新的强大动力。

  在创新的同时,中山医院的内镜中心也在为走向世界努力着。哪里有新技术,就把年轻医生送到哪里进修。并要求出国进修的医生做到三个“第一”的要求:在国内第一个开展内镜治疗早癌;撰写第一篇有关内镜治疗早癌的文章;引领中国召开第一届内镜治疗早癌国际会议。正是这三个“第一”的要求,为日后中山医院的内镜技术走向世界奠定了基础。

  而在当第一个被邀请参加德国国际消化内镜大会做内镜治疗的中国人周平红教授在经历了会场有人离场休息到全场一次又一次的掌声响起来的时候,姚主任的心情就像是披着五星红旗站在奥运领奖台上的中国健儿。于是,姚礼庆拿出手机打给秦新裕书记对他说:“我们中国医生,终于在世界舞台上站起来了!”

  随着周平红教授在国际上首次实现了在消化道黏膜下用内镜切除肿瘤,打破了过去内镜只能切除表层肿瘤的局限。接着徐美东教授首创在*食管黏膜下打通“隧道”开展肿瘤切除。部分国外内镜学的权威看了手术后非常震惊,称这是“世界上最小的隧道”。

  这两项新技术是“改变世界的手术”,最后就用我们两位医生的名字命名了这两项新技术——周氏手术、徐氏手术。还有我们钟芸诗副教授,在国际上第一个作开展双镜联合治疗消化道肿瘤的大会报告,被世界内镜外科医师年会命名为“钟氏手术”。

  如今的中山医院内镜中心就连大名鼎鼎的美国梅奥医学中心、杜克大学、耶鲁大学也专程派人来进修学习。先后主编的全英文著作被各国当做教材。中山医院内镜中心的“中山标准”,也已经成为世界内镜学的“金标准”。

医院
专访
“生育和前列腺癌根治术是不可调和的矛盾,要根除前列腺癌,是要......详细
不少医生从医的初衷是源于对亲人疾病的感同身受,形成了最初对医......详细
专题
“2015清华大学精准医学论坛”于4月21日举办,精准医学是对现有......详细
中国科学院院士、清华大学副校长薛其坤出席“2015清华大学精准医......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