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承是中医药永恒的主题,以跟师学习为主线,是中医药学得以延续和发展的主要形式。
“中医历经两千多年的发展与积淀,师承教育承载了中医文化教育的魂脉,是中医药人才培养的主要模式,在传承中医药学术思想、临床经验和技术专长面发挥着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在8月11日举办的“石景山区名中医传承工作室启动暨拜师会”上,中国中医科学院眼科医院院长范吉平表示。
众所周知,院校教育解决不了临床经验等实际操作问题,历代中医药名家的独到学术经验,都是经过一代又一代后学者长期跟师的实践,口传心授,反复揣摩而得,是以,师承教育特别对于解决目前高级中医药人才缺乏意义重大。
石景山区卫生计生委主任葛强在启动会上强调,“名中医传承工作室”是石景山区吸引中医名家、提升患者服务质量的重要窗口,为提高石景山区中医药技术水平,解决优秀中医资源短缺、人才培养模式单一等问题找到一个合适的落地方案。
据介绍,石景山区名中医传承工作室建设项目以三年为一周期,项目主要目的是传承名中医专家的学术思想和实践经验,以师承方式培养中医药人才,建立老中医专家临床经验资料库,总结提炼名中医专家临床经验,开展技术成果临床推广并对基层社区卫生服务机构进行对口指导,不断提升石景山区中医药服务能力。
此次启动的首批“石景山区名中医传承工作室”,经过市级专家的综合评定,遴选出28名市级及区级名中医专家作为指导老师,每名指导老师带教2名继承人,依托包括中国中医科学院眼科医院在内的8家依托单位,三年共培养继承人56名。
为依托单位授牌
范吉平告诉寻医问药网编辑,28名指导老师中,有14名来自中国中医科学院眼科医院,他表示,此次活动亦是由中国中医科学院眼科医院和石景山区卫计委共同倡导、共同发起的,作为中医的“国家队”,眼科医院有责任和义务牵头带动周边医院的发展。
据了解,该项目采取临床跟师带教、指导典籍、研读理论和巡诊带教等方式。范吉平说,中医实践性比较强,每个星期继承人会跟指导老师出1-2次门诊,整理病案,做好跟师实践。另外,指导老师还有安排讲座以及一些具体的指导课程,安排学生读中医典籍,写读书笔记等,经典是实践的升华,也是做临床的前提。
为给学员们提供更好的条件,每年每个名中医传承工作室建设还设有专项资金5万元,专项资金重点用于培养继承人、开展巡诊带教活动,购买中医类书籍、发表文章、查新检索等。继承人跟师学习期间,圆满完成学习任务并考核合格者,发放结业证书。
下一步,石景山区将通过工作室扎实有效工作,将名中医传承工作室办成有特色、高水平、出人才的品牌工程。并借助当前大力发展中医药事业的良好契机,积极探索新时期中医药继承创新的新机制、新途径、新措施,探索不同层次、不同类型的师承教育模式。不断引入优质资源,完善中医药服务体系,提升中医药服务能力,营造中医药文化氛围,扩大中医药产业服务范畴。最大限度地激发中医药蕴藏的巨大创新潜能,为地区百姓提供更加优质的“简、便、验、廉”的中医药服务。
举行拜师会
出席当天启动仪式的还有北京中医药管理局副局长罗增刚,以及各依托单位的相关院领导。活动现场为8家工作室依托单位授牌,为28名指导老师颁发聘书,并举行了拜师会。拜师仪式也具有浓厚的传统中华文化色彩,继承人们分别向自己的指导老师行鞠躬礼、献敬师花、奉拜师茶等。
本文系寻医问药网(www.xywy.com)原创文章,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