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EWS
大咖云集 癌症防控高峰访谈拉开抗癌之战序幕
2016-04-18来源:寻医问药网作者:李娟
|
|

  2016年4月15日,由国家癌症中心、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中国癌症基金会共同主办,《抗癌之窗》杂志、搜狐健康协办的2016全国肿瘤防治宣传周主题活动——中国癌症防控高峰访谈在京举行。

  中国科学院院士、国家癌症中心主任、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院长赫捷,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抗癌协会名誉副理事长程书钧,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抗癌协会理事长郝希山,中国工程院院士、医科院肿瘤医院病因及癌变研究室主任林东昕等4位院士,北京大学肿瘤医院院长季加孚,国家癌症中心副主任、医科院肿瘤医院副院长石远凯,北京大学肿瘤医院副院长沈琳,医科院肿瘤医院副院长王绿化等4位院长以及多位媒体大咖齐聚使活动显得严肃而特殊。

  在这场旨在聚合社会各界力量共同发力,提升公众对癌症的认知和重视,最终颠覆癌症的活动上,专家们一致认为,随着对肿瘤发病分子机理认识的逐渐深入,是时候发动一场真正意义上的抗癌之战!

  降低癌症发病及死亡率 重点在预防

  在对话院士环节中,赫捷院士介绍,建国伊始,我国就已开展癌症防控工作,并自2003年开始制订癌症总体防控规划。2015年,国家卫生计生委、国家发改委、财政部等16个部委共同发布“癌症防治三年行动计划”。计划制定了六大总体目标:

(中国科学院院士、医科院肿瘤医院院长 赫捷)

  第一,国家、省级政府和医疗部门制订肿瘤防控的具体方案和机制,对一些致癌因素进行控制,特别是控制致癌因素的增长;第二,完善和建立国家癌症中心指导作用,建立以医院、疾控机构为主体和基层医疗机构上下联动的癌症综合防治网络。第三,建立和完善肿瘤登记制度。在完善以人群为基础的肿瘤登记制度基础之上,还要建立医院为基础的肿瘤登记制度。第四,癌症防治核心知识知晓率达到60%,成人吸烟率下降3%。第五,对常见恶性肿瘤开展筛查,达到早期诊断和早期治疗,扩大筛查范围。第六,对常见恶性肿瘤进行规范化诊治,提高生存率、降低死亡率。

  郝希山院士也指出,肿瘤是严重危害人类健康的重大疾病。我国的肿瘤发病率从上世纪30年代以来一直上升,但在美国不但死亡率下降,发病率在进入新世纪后也逐渐开始下降。究其根本,要想降低肿瘤发病率、提高治愈率、延长生存率,最有效的办法就是预防。 

 

(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抗癌协会理事长郝希山)

  程书钧院士在主题演讲《重(chóng)视癌症》中指出:肿瘤的发生是一个可能持续几十年的过程,其中癌前病变就可能持续10-30年,有人终身维持癌前病变,不到1/3的人发展成肿瘤。因此,如果人们能在癌前病变阶段发现、研究并控制它,可能会使发病率降低,或延缓进入疾病晚期的进程。

  就像不害怕衰老那样 别害怕肿瘤 

  “在老百姓的观念中,有动脉粥样硬化不可怕,得了高血压好像也没多大事,可一说得了肿瘤,就非常不接受。研究发现,一旦诊断为肿瘤,50%以上的患者会发生焦虑、抑郁,甚至连家属抑郁的比例都很高。”程书钧院士指出,一旦陷入这样的状态,整个生命现象都会受到严重影响。

(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抗癌协会名誉副理事长 程书钧)

  如果不幸罹患癌症,又该以怎样的心态去正确认识和对待?“肿瘤的发生和衰老密切相关,它是人从出生到衰老过程中免疫力下降的一种表现,也是人衰老过程中的一种自然选择。从这个角度来看,没有必要惧怕肿瘤,就像没有必要惧怕衰老一样。”

  程书钧院士强调,肿瘤跟其它慢性病没有本质区别,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肿瘤防治也将不断迈上新的台阶。未来肿瘤患者跟高血压、糖尿病患者一样,带瘤生存一二十年甚至更长时间都是可能的。

  民间有说法,在死亡的癌症患者中,有1/3是被吓死的。对此,沈琳副院长认为,癌症患者被确诊后的第一个反应肯定是感到害怕、恐慌,之后的反应往往有三种:一是焦虑、病急乱投医;二是悲观绝望,夜不能寐,甚至出现自杀倾向。这两种情况在临床上比较常见。还有部分患者会表现为逃避现实,觉得自己没问题,这其实也是一种消极态度,可能错失最佳治疗时机。

(北京大学肿瘤医院副院长 沈琳)

  她希望患者都能尽快调节情绪,理性面对病情。当然,这个过程需要多学科、心理医生、康复医生的医疗协作,同时,家人、医生多给予安抚、信心和希望。

  对于好莱坞女星安吉丽娜·朱莉切除乳腺及卵巢这种预防性器官摘除行为,林东昕院士认为:“肿瘤的发生与环境高度相关,也包括生活方式、病毒感染等因素,但在同样环境下,采用相同的生活方式也不是每个人都会发生肿瘤。这就提示了遗传因素的重要性。”

(中国工程院院士、医科院肿瘤医院病因及癌变研究室主任 林东昕)

  他指出,每个人的基因组结构都不同,这是决定一个人是否患癌的重要因素,从基因组对肿瘤发生的影响来看,其中一类与肿瘤直接相关,安吉丽娜·朱莉就属于乳腺癌基因突变BRCA1,这种基因突变非常容易发生乳腺癌,这标志着她在80岁发生乳腺癌的概率是87%。

  除了预防性器官摘除以外,这类患者其实可以有其他健康生存的方式,包括化学预防、经常体检,一旦早期发现肿瘤,手术效果非常好。林东昕特别强调,90%的肿瘤是散发性而不是家族性的,并没有高度易感。 

  从善意谎言到人文关怀 医患需联手

  由于对肿瘤的恐惧,过去患者往往是被隐瞒对象,家人、朋友、医生联手编织“善意的谎言”,医院也更多地聚焦于治疗疾病,忽视患病之人。现在,这样的情况正在慢慢被越来越多的人文关怀所取代。

  季加孚院长指出,很多患者对治疗没有信心,他们的恐惧和焦虑不仅来源于对生命的渴望和对死亡的恐惧,也来源于疾病带来的附加问题,比如经济压力、被歧视等等。针对这些原因,医院可以通过调整医疗模式,尽量给予关怀和帮助。

(北京大学肿瘤医院院长 季加孚)

  在北大肿瘤医院,肿瘤外科、肿瘤内科、康复科都有自己的工具和办法帮助患者,包括营养师、药剂师、个案管理护师都会纳入体系,主动为来院就诊的患者提供医疗服务,让患者感受到来自他人的支持。

  “医院在就诊环境方面也加强对患者的人文关怀,从病房到手术室,患者经过这条生命通道时,往往会觉得自己将遭受人生最痛苦的经历。于是,我们将通道用精心设计的色彩、文字、图片装饰,让患者感受到希望、温暖、关爱。另一方面在治疗费用上,中国癌症基金会到目前为止已募集90多亿元救助了数万名癌症患者,他们能够感受到来自社会的爱心和关注。”季加孚院长说。

  石远凯副院长介绍,医患沟通是一个逐渐深入的过程。治疗之初,医生与患者往往不会谈得特别透彻,因为患者对疾病不了解,说太多会使患者一头雾水,更不知道该怎么办;所谓久病成医,随着自我学习,患者会在此后对医生提出比较专业的问题,这时医生会耐心解答。

(国家癌症中心副主任、医科院肿瘤医院副院长 石远凯)

  此外,医生与不同期别的患者沟通内容也有所区别。早期肺癌患者手术后,如果没有转移,医生会告诉患者,愈后非常好,可以回归社会,跟患病前一样工作生活。只需定期到医院复查,不要有任何负担。中期患者,医生会告诉他接下来除了手术还要接受其他治疗,疾病会得到有效控制。晚期患者,医生会告诉他,需要一些更系统、更长期的治疗。近年来各种治疗方法都有很大进步,晚期肺腺癌患者的中位生存期从上世纪70年代的几个月到现在已可达五年以上。

  “如果对癌症有客观认识,就不会害怕,相当一部分患者经过治疗,其实已成为一种慢性疾病,通过有效治疗能够将病情控制得很好。”石远凯副院长说,“因此,医患沟通、知识普及对于帮助患者正确客观地认识癌症非常有帮助。”

  作为我国第一家肿瘤专科医院,同时也是亚洲地区最大的肿瘤防治研究中心,医科院肿瘤医院每年都会组织很多公益活动项目,一是为贫困患者提供支持,二是为癌症研究募集资金。

(医科院肿瘤医院副院长 王绿化)

  “我国的肿瘤防治资源一直处于短缺状态,如何缓解看病难、看病贵难题,一个重要途径就是通过教育培训和质量控制,从肿瘤治疗层面提高各层医院肿瘤诊治水平。医科院肿瘤医院正在牵头制订肿瘤诊断治疗规范,指导肿瘤防治工作。”王绿化副院长指出,公立医院必须承担社会公益责任,和公众一起把肿瘤防治事业做好,因为防治癌症是全社会共同的责任。

   以上专家观点均来源于现场速录。

本文系寻医问药网(www.xywy.com)原创文章,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

医院
专访
“生育和前列腺癌根治术是不可调和的矛盾,要根除前列腺癌,是要......详细
不少医生从医的初衷是源于对亲人疾病的感同身受,形成了最初对医......详细
专题
“2015清华大学精准医学论坛”于4月21日举办,精准医学是对现有......详细
中国科学院院士、清华大学副校长薛其坤出席“2015清华大学精准医......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