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夫,还有床吗?”
“能加床吗?”……
床位,这是寻医问药网小编参加北京市医管局主办的“2015‘相约守护’互换体验”活动,走进北京安贞医院急诊危重症中心后get到的高频关键词。
不断有患者从这里治愈或病情稳后出院,可床位的缺乏却是一个永恒的话题!好多故事,也正围绕“床位”发生着……
“我只知道,呆这儿最好!”
早上7:45,交接班时间。“09床肿瘤晚期患者,昨晚决定出院,今儿早又反悔了。”急诊危重症中心李旭护士说。
咦?出院也能反悔?难道不是医生安排出院就出院的吗?况且,出院应该是件开心的事啊,换了是小编,病好了立马“卷铺盖走人”,住院哪儿能长久啊?
其实,急诊还真有一本难念的经。一部分患者因病情反复需要急诊处理,只能长期滞留急诊;还有很大一部分患者,明明可以转到基层医院接受康复治疗和定期复查,但因为对基层医疗机构不放心或单纯嫌麻烦,就算“不急”也呆在急诊不肯走。
当然,其中也不乏家属不管、其他医院不收治等原因。用患者自己的话说,“我只知道,呆在这儿最好!”
“急诊是抢救生命的重要通道,心脏病急诊患者更是如此,能够及时得到手术处理尤为重要。”急诊危重症中心段小春医生说,但由于部分急诊资源被一部分非急诊患者长期占用,可能会致使真正的急诊患者无法得到及时救治。
急诊难救急,这是很多医院急诊科室的“心病”,医院虽然无奈,但也绝不能硬下“逐客令”!
说到底,患者再固执,医护人员还是得全心全意地救治和护理他们。至于“心病”咋治,也只能寄希望于患者能够换位思考,给那些最需要急诊资源的病友们“让位”。
“任性也行,没病就好!”
“大夫,有床吗?”“已经没有床位了!”
还是熟悉的场景,还是一样的对话。小编转头,看见患者坐在轮椅上被家属推进了急诊大厅。
“我父亲一直喘,这是拍过的片子,帮我们看看。”家属说。
段医生认真了解病情,仔细看过片子之后,表示没有什么大问题。
可患者和家属不认同段医生的诊断,极力要求吸氧。拗不过,段医生只好把患者暂时安置在了刚腾出来的复苏间。
小编跟着医生们在急诊中心来回穿梭,无意间发现,只要有人经过复苏间,吸氧老人的咳喘声就会异常大。想来,患者看病的过程也很是纠结,大医院人满为患,连张能安心躺下的床位也没有;可人少的医院却又不愿去。
15分钟后,患者要求躺下吸氧。段医生也只能再次表示,目前已经没有床位,还是先吸氧,再观察情况。
20分钟后,忙了一圈的段医生回来查看患者情况,却发现复苏间已是“人去楼空”。
虽然医生对来院患者都有清楚记录和严格管理,无奈急诊人多、事多,有一些“任性”的患者“来有影,去无踪”在小编看来,也是能够理解的。
虽然看起来有些无奈,可段医生却松了一口气:“任性一点也行,只要没病就好!”
谁说急诊没人文,我跟谁急!
“累了就睡吧,目前看血值没事儿,放心。”
“这两天烧吗?排气了吗?氧气面罩要带好。”
“记得时常给他拍拍背,咱们要一起努力。如果出问题我可找你!”
“肾脏是不是一直不太好?建议先做造影,才能确定是否需要做支架,最终还是要尊重患者本人和家属的意见。”
这些悉心的叮嘱,出自一位“身高7尺”的住院医生白杉之口。原来,急诊医生也会这般“唠唠叨叨”,凡事悉心、反复叮嘱。
“不能自己翻身,家属要多帮她,要翻动骨头多肉少的部位,帮助增加血液循环,以防长褥疮。”
看似“凶巴巴”,却满含关心,一句句用心的“医嘱”让小编也觉得很暖。下次谁再说急诊没人文,小编铁定跟谁急!
急诊室的时间会不会也走得比较快?时针转眼到了下午六点,体验即将结束。
一天的体验,小编深刻感受到了急诊医生的不易。北京安贞医院急诊危重症中心目前共有31张病床,但几乎每天都会成倍超额。
面对繁重的急危重症抢救工作,这些“急诊人”虽然嘴上说忙、累、乱、险,但救治和照顾患者却一点儿也不含糊,话语之中也尽是“TA们虽然缺点不少,但我们依然爱TA”的宽容。
作为一天的“安贞急诊人”,小编挺想对医护人员说一句:其实,你们自己最可爱!
本文系寻医问药网(www.xywy.com)原创文章,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