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镇痛日|所有肿瘤患者都应当接受姑息治疗理念
在大多数人眼中,姑息治疗等同于临终关怀;甚至有不少非肿瘤专业医生对姑息治疗的理解就是止痛。事实并非如此!在北京大学肿瘤医院10月10日举办的“世界镇痛日大型健康咨询活动”上,相关专家对姑息治疗作了深入解读。
“有不少患者初到我这时都说‘都到您这儿来了,我只能姑且停息了’。其实,姑息治疗真不是没有办法的办法。”北京大学肿瘤医院姑息治疗中心主任刘巍教授告诉寻医问药网编辑,“姑息治疗的实质是肿瘤的支持治疗+舒缓治疗,不仅能让患者活得好,更可以帮助他们尊严、从容地离世。严格来讲,如果有条件,所有的肿瘤患者都应当接受姑息治疗的理念,并贯穿抗肿瘤治疗始终。”
姑息治疗具备延长生命的实质性作用
“姑息治疗”的确源于临终关怀运动,即在辞世前的几星期或几个月中,为患者提供减轻疾病症状、延缓疾病发展的医疗护理。发展到现在,世界卫生组织已对姑息治疗作出了科学定义:姑息治疗医学是对那些对治愈性治疗不反应的患者完全的主动的治疗和护理,包括控制疼痛及患者有关症状,并对心理、社会和精神问题予以重视,其目的是为患者和家属赢得最好的生活质量。
(刘巍教授解答咨询中)
虽脱胎于临终关怀,却不仅限于“关怀”。既然被称作治疗,那么姑息治疗就有其重要作用。《新英格兰杂志》曾发表过一项针对151名非小细胞肺癌患者的姑息治疗研究,结果显示,化疗+姑息治疗的联合治疗组比单纯化疗组的生存期延长了2.7个月。
这也说明,姑息治疗不只是临终关怀,也不只是减轻痛苦,保证生活质量,而是确切地起到了延长生命的实质性作用。
姑息治疗应贯穿肿瘤治疗全过程
有位患者初到北大肿瘤医院治疗时,医生首先就问他:“你现在疼吗?”患者听到这句话后热泪盈眶地说:“感谢您,我就是希望现在不疼。”刘巍教授指出,这个病例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姑息治疗的第一个阶段——在诊断或治疗疾病初期,如果患者有疼痛、恶心、便秘等不适或并发症时,医生有必要首先采取措施积极干预不良反应,减轻症状、痛苦,再谈下一步治疗。“尤其是疼痛,作为患者的第五大生命体征,应得到足够的关注,尤其是在疾病诊疗的早期。”她说。
因此,肿瘤姑息治疗的第一层境界就是面向可能根治的患者,采用抗肿瘤与姑息相结合的方式,保障治疗期间的生活质量。
而现实中,肿瘤的早诊早治仍然存在很多困难,患者一般不会主动到医院就诊,一旦出现症状再去医院,极有可能已是中晚期。对于这部分患者,抗肿瘤治疗可能已经不能使其获益。
“姑息治疗的第二层境界就是,当肿瘤发展到治疗不再获益的中晚期阶段时,让患者在舒适的状态下,带瘤生存,与肿瘤和平共处。要帮助他们学会将肿瘤视为类似高血压、糖尿病一样的慢性病,缓解症状,减轻痛苦,改善生活质量。”刘巍教授表示,这也需要内科、疼痛、康复、心理干预、中医、护理、营养等多种手段的结合。
姑息治疗的第三层境界就是临终关怀,这也是国人对姑息治疗的最初印象,即让生命有尊严地从容辞世。“晚期恶性肿瘤患者,临终前两礼拜还在强化治疗,插着各种管子,在某种程度上说,是在延续死亡,而姑息治疗倡导让患者舒适进入临终状态,这一点是尤其需要患者家属了解和理解配合的。”刘巍强调。
临终关怀是姑息治疗的重要方面,但不能等同。姑息治疗更着意于患者能够安详、舒缓、宁静辞世,给予患者及家属心理、灵性、社会支持,乃至做好居丧服务。
“姑息治疗的实质是肿瘤的支持治疗+舒缓治疗。有人开玩笑说‘姑息养奸’确实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我们对中晚期癌症的无可奈何,但真正的姑息治疗应当是积极的,从诊断开始就与抗肿瘤治疗全程并行前进的。如果条件允许,我建议所有的肿瘤患者都接受姑息治疗的理念。”刘巍教授强调。
姑息治疗方案也需要“私人定制”
2015年4月,在北大肿瘤医院院长季加孚教授、各位院领导及疼痛与症状控制多学科协作组首席专家李萍萍教授的大力支持下,刘巍教授及其团队在国内率先组建了专业的姑息治疗中心,将“姑息治疗”引入肿瘤治疗早期,并贯穿治疗全程。
刘巍指出:“姑息治疗中心并非单纯扮演治疗组织者的角色,对患者的治疗也绝非各学科的简单相加,而是要通过多学科会诊,为患者提供‘私人订制’个体化诊疗计划及全程管理服务。”
为了避免医生专业细分可能造成知识领域限制,给患者的治疗带来不利影响,在李萍萍教授的倡导组织下,唐丽丽教授、孙红教授、陈钒教授等专家的积极参与下,医院还创建了权威的“姑息诊疗 MDT”模式,而刘巍教授肿瘤内科医师背景,也为MDT注入新的活力和力量,使MDT专业涵盖肿瘤内科、放疗科、康复科、中西医结合、疼痛、营养、护理等多学科领域,并形成长期、规范化的协作。
心理社会肿瘤学缔造者吉米·霍兰教授曾说:医学不仅仅是装在瓶子里的药!也不仅仅关注“人的疾病”,更要关注“生病的人”。在北肿姑息治疗中心,对患者的治疗不仅限于各种检查、针药,还有诸如电影鉴赏、音乐绘画治疗、瑜伽治疗等各种不同的方式。
“生病的人同时也是社会人,为了让支持和帮助更加全方位,团队不仅有各学科权威医学专家,还有神职人员,不管患者的信仰是什么,都有相应的专业人士帮助他们寻求心灵慰藉;来自北京青年政治学院社会工作系的专业社会工作者对志愿者们进行培训,引领和指导他们投身志愿工作;我们甚至有专门的工作人员帮助部分经济困难的患者解决治疗费用问题。”刘巍教授介绍。
姑息治疗未来必将升格为独立学科
在国外,姑息治疗已经发展成为一门独立的学科。而在中国,虽然在以中国抗癌协会肿瘤康复与姑息治疗专业委员会前任主委于世英教授、现任主委王杰军教授、李萍萍教授为代表的专家团队的努力下,姑息治疗已有了长足的进步和发展,但仍需大力推动。
不仅仅是公众层面,要让老百姓认识到姑息治疗与临终关怀的不同,及其作用和意义;甚至还包括让除肿瘤专业之外的其他学科领域医生加深对姑息治疗的学习和理解;并在三级、二级医院,甚至社区医疗卫生服务机构去推行姑息治疗。
“现实中有很多患者可能一确诊就接受了手术,在这个过程中,姑息治疗工作其实是由放射科、化疗科甚至外科医生在做,我们必须感谢这些同道,我们也希望与临床肿瘤专家合作,携手来做姑息治疗的事儿。”刘巍教授说。(特约编辑/北大肿瘤医院 刘晨)
专家介绍:
刘巍:主任医师,教授,北京肿瘤医院姑息治疗中心主任;国家二级心理咨询师,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中组部“百千万工程”领军人才。一直从事肿瘤学临床、教学和科研工作,具有丰富的临床经验和较强的科研能力,长期致力于常见恶性肿瘤内科诊治、规范化、个体化及综合治疗,姑息治疗及社会心理学治疗的临床和基础研究,取得了较为突出的成绩。由她领导的姑息治疗关怀团队包括:肿瘤内科、肿瘤外科、肿瘤放射治疗科医师,姑息治疗医师和护士,心理治疗师,物理治疗师,营养师,社会工作者,志愿者,管理员等。
本文系寻医问药网(www.xywy.com)原创文章,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