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EWS
医生集团:谈得失太早,创新就好!
2015-09-21来源:寻医问药网作者:李娟
|
|

  ——你们医院有没有多点执业的医生或者自由执业的医生?

  ——没有。

  ——你这个院长管控那么厉害?

  ——我什么都不说,我就站在旁边,我看谁敢。

  这是发生在“2015中国医生集团大会”嘉宾讨论过程中的一幕,问者为互联网医疗行业工作者,答者为他的一位在三甲医院做副院长的同学,这段对话多少代表了当下一部分公立医院管理者对医生多点执业、自由执业的态度。

  无独有偶,作为中国各路医生集团首次大聚会的“2015中国医生集团大会”,“公立医院”作为医生们的老东家,在“纠结之中”选择了集体缺席。不愿说,是否意味着不出现?

  就在还未结束的2015年,几十家医生集团如雨后春笋般破土而出。他们中,有勇敢彻底走出体制的,也有身在体制内的;有结成多点执业联盟的,也有做“医生集团的集团”提供经纪人服务的;有多专业联手的,也有专注于心血管、神经外科、影像等专科领域的。

  在政策制度还未切实落地,旧的职业观念未完全开化,前景还未渐趋明朗的前提下,自由对于医疗服务体系、医生、患者到底意味着什么?

  自由让医生成为更好的自己

  中国医师协会会长张雁灵在发言中引用了匈牙利诗人裴多菲的名诗“生命诚可贵,爱情价更高。若为自由故,二者皆可抛。”抛开“自由”这两个字放在医生执业上是不是准确的问题不说,张雁灵强调了自由对于每一个人来说都很重要。多点自由执业之所以现阶段引起如此多关注与讨论,也是为了今后让医生更好地发挥作用。“这不是容易的事情,但是这条路应该走下去。”

  为什么要走下去?首先是盘活现有医疗资源。我国医疗资源和人才分布存在两个问题:“向心性肥厚”(都集中在大医院)和“占位性病变”(进了体制就没有流通)。如果能够给医生松绑,盘活资源,“会出现一个新的局面”。

  其次能破除医疗行业人才垄断问题。不解决这个根子问题,多元化办医和民营医院发展无从谈起。

  第三可从体制机制上防止医疗卫生行业腐败。

  第四能分流患者,缓解看病难的问题。“是非常好的事情。”

  广东省卫计委巡视员廖新波同样认为,面对众多医生集团的出现,不能只单纯探究“多点、自由”的问题,虽然只是一种可能性,但也应当看到,它的出现可能使医务人员有质的改变和提升。

  比如说服务意识,医生一旦成为社会人,从“自身利益最大化、建立建立和巩固个人品牌”的角度出发,就不会轻易把不该开的药开了,把不该做的手术给做了,服务态度也会比在体制内更好。

  “更好的自己”即利他,同样利己。先声药业董事长任晋生指出,“自由”不仅仅为医生提供了“成为更好的自己”的机会,还让医生有了把握自己命运的自由。何时搞医疗何时做学术的自由,劳动报酬接受市场决定的自由,甚至乎成为创业创新主体的自由,“大众创业、万众创新,从未说(医生除外)”。而医生集团这种组织形式的创新,最终将更好地服务于患者。

  中国社科院公共政策研究中心主任朱恒鹏更直言,包括集团在内的新兴医疗服务模式是中国医改能够成功,以及医疗服务体系、健康产业发展唯一的一次可能的机会。

  让庙外的和尚也要好念经

  在过去的一两年中,国家对于医生多点执业的政策支持不可谓不大,专门出台《关于推进和规范医师多点执业的若干意见》,京、广、浙等经济发达地区也成为改革力度更大的“急先锋”,比如北京市、广东省规定申请多点执业的医生“报告”即可,无需“批准”。

  廖新波在会上介绍了广东省把医生多点执业推向最高峰的新举措:一、允许公立医院副高以上职称医师以开设个人诊所的方式多点执业;二、允许三级医院副高以上医生与有资质的民营医疗机构合作,以个人名义开设“医生工作室”,为有需要的人群提供高端医疗服务等等。

  最大亮点、也是最具开创性的是为护士提供多点执业机会:允许三级医院专科护士到基层医疗机构开设专科护理门诊,同时允许二级医院的护士以开展出院后患者延续护理和长期护理服务的方式多点执业。

  然而,诚如廖新波所说,如何让医生心甘情愿“下基层、自由执业”,最重要的不是“鼓励”而是“吸引”。政策的出台、落地固然提供了制度层面的保障,但更重要的是让医生们能够看到自己在医疗市场的“活水”之中,能够广阔天地、大有作为。

  医生选择多点、自由执业,组建医生集团、联盟,最终目的是在切实服务于患者的同时,求得职业道路的发展和个人价值的实现。不管是医生个人还是集团,能否生存和发展,都不是政策制度所能规定的,最终决定因素在于,是否能够经受得住市场的考验,或者纯粹一点,是否能够为广大有医疗健康需求的人群所了解、选择、信任。

  换句话说,自由状态下的医生个人品牌要硬,要力求提升公众知晓度,否则医生集团、自由执业难免成为医生的一厢情愿、自娱自乐。

  体制内医生集团“大家医联”合伙人之一、北京阜外心血管病医院心脏外科医生孙宏涛坦言,长期以来,中国医生完全笼罩在公立医院光环下,只是协和阜外的“张医生、李医生”,缺乏个人品牌,现在多项鼓励政策的出台,让大家看到了政策红利带来的光线。

  然而没有名气、没有患者、没有钱,要想依托政策更好的生存,该怎么办?单打独斗肯定不行,他和伙伴们选择了抱团取暖,争取更多话语权。可以说,对于孙宏涛们来说,建立体制内医生集团是面对新政、新模式的探索,也像是成功塑造个人品牌前的“权宜之计”。

  孙宏涛的话颇有些“庙里和尚才好念经”的意味,那庙外的和尚怎么办?廖新波认为,现在政策有了,能否走出体制,在于实力和自信;能否站稳,在于建立品牌。也就是说,除了实力,医生也要懂营销。

  “当互联网深入人心的时候,医生品牌得以建立后,医生就会找到自己的病人,病人也会找到他该找的医生。”廖新波说,而品牌建立可以自己来,也可以寻求“专业第三方的帮助。”

  在“互联网+”的风口浪尖上,可以说这一论点已经得到了不少参会医疗平台的积极响应。好大夫在线王航觉得,此次大会就象“一群青春期成长的孩子们聚在一起讨论如何逃离家庭,逃离家长的管制”。已经逃出来或想要逃出来的孩子们讨论现阶段该干些什么才是务实之举,比如“在现有时机,借助公立医院平台积累个人品牌,把每天的服务、患者的满意度积累下来通过互联网平台传播出去。”

  寻医问药网战略发展部总经理姜天骄则指出,青春期少年想走出家庭追求梦想,最怕什么?最怕吃不饱饭,饿。这也是众多互联网医疗平台希望为医生打造的、能够帮助医生不但吃饱吃好,还能追梦的平台。

  目前中国医疗领域的核心的问题有两个:一是资源的有效匹配问题,让患者找对医生,医生找对患者。二是高质量医疗服务供给不足。寻医问药网的主要服务就是——凡是能够增进医疗服务提供效率以及增加医疗服务供给的事情,我们都做。

  长期围绕患者打造的服务体系使寻医问药网积累了过亿用户,但其实,做好患者服务的前提是合适的医生资源。“因此,寻医问药网专门为医生打造了‘医平台’,移动端叫‘医脉’,更好地服务于医生的各种需求,包括个人品牌的建立、学术交流等。”医生服务平台与国内最大的患者用户量对接,才形成了比较好的医患服务平台。

  从三甲公立大医院心内科科室主任“转岗”来到民营浙江绿城心血管病医院做院长,并成立“杏香园医生众创平台”的沈法荣说,身份转变十分不易,虽然相对自由,但需要处理的事务也非常多。在利用业余时间处理医生集团事务的过程中,他切身感受到了互联网技术带来的便利,协调工作变得容易许多。

  在大风正吹、互联网医疗平台层出不穷的当下,是不是 “得平台者得天下”我们不敢断言,但顺风而行更快,还是逆风而行更快,道理你们都懂的。

  你吃或者不吃螃蟹都在那儿

  作为医生群体中最先“吃螃蟹的”的一群人,多位医生分享了以各种方式创建医生集团,或者自由创业的体会和经验。

  广州私人医生工作室创始人、中山六院大外科主任林峰教授指出,在国人啥都争第一的心态驱使下,病人向三甲大医院高度集中几乎成了“有中国特色”的“理性”选择。

  事实上,现阶段的确几乎所有的好医生大专家都在往大医院这个鱼缸里跳,院内资源配置非常恶劣,本应一个专家带一个团队演变成一个正教授可能只管三两张病床。

  专家密度过大就等于浪费,最后的结果很简单——缺氧、憋死。最好的解决方法,就是让专家资源以合理的方式流动起来。

  纵观全世界,医生集团都是非常主流和成熟的执业方式,不去计较体制内还是体制外,医生就是应当为患者服务的医生。然而,如果没有一个能够满足高精尖就医需求的多元平台,专家走出体制就是浪费。为了培养高质量专业医生团队、形成多元服务平台,广州私人医生工作室应运而生。

  林峰介绍,工作室以一个名专家带领一个团队的组织模式运行。由他本人主持的胃肠肿瘤医生工作室,覆盖了包括麻醉、影像学、病理、内科、放射科在内的多个科室,形成了一支完整的胃肠肿瘤治疗综合团队,一旦发展壮大,将会成为移动的专科医院,签约哪家医院,哪家医院就有了完整的胃肠肿瘤治疗平台。

  他同时也道出了目前私人医生工作室面临2个问题:一是身份问题,二是支付问题。但不管困难有多大,医生工作室都将脚踏实地,为建立多元化医疗生态,让医生有多元化执业方式选择,使病人有多元化就医选择,使国家商业保险多元化发展而努力,促使中国的医疗生态更理想和谐,医生和患者都更有尊严,投资者也共同获益。

  会上,林峰还激昂宣布,广州私人医生工作室集团将会成为模式,并与爱康君安健疗国际缔结战略合作伙伴关系。

  选择自己开诊所的“急诊室女超人”于莺医生则分享了跳出体制后的酸甜苦辣,并道出了自己最大的困惑——要想吸引医护人才,就要给人家提供完善的继续教育通路,目前,这方面难度十分大,在诊所人力有限的情况下,学习与经营成了一对难以平衡的矛盾。

  对于个人诊所的服务定位,于莺的建议是:“公立医院不做我们要做,公立医院不想做的我们要做,还有公立医院做了以后市场需求特别大,需要客户排很长队的,我们也要做。”

  “做诊所的没有一个不想做连锁,但连锁的核心不是房子、设备,而是管理制度化,制度流程化。”于莺直言,只有这样,才能“打造一个有温度的诊所,让医生成为患者可以信赖的朋友。”

  “真正重要的是医疗质量和核心技术,否则不管是体制内还是外,都生存不了。”哈特瑞姆心率专科医生集团创始人、北京朝阳医院心率失常科主任刘兴鹏是“实力论”派,“未来,越来越多掌握核心技术的专科医生组建和投身医生集团,自然会让患者不看‘庙宇’,只看‘和尚’。”

  自由执业之路漫长而艰难。现在有人说多点执业有冷有热,医生这头冷,机构(新办医疗机构)热,张雁灵会长认为,这其实都是思想观念和认识的问题,相信医生集团的不断涌现,势必会倒逼思想认识更开放、工作机制更灵活。

  用廖新波的话说则是:“打通医生工作室任督二脉,关键一点就是院长的办院宗旨要改变。因为医院不是院长自己的,而是政府的。”院长也要努力适应时代潮流的来临。

  先吃了螃蟹的人们说“有苦有甜”,就看你选择相信谁。但不管你吃或不吃,各式各样的螃蟹就在那里。现在若想去判断医生集团对不对,哪种模式最好,还为时尚早。

  “对于国家来说,要想发展好,实现中国梦,唯一的希望就在创新。”朱恒鹏主任说,“不管是医生集团还是互联网医疗都是创新的模式,虽然我们暂时不知道谁会赢,但能够肯定的是,最后总会有一种或几种新模式会赢,会对国家和人民有好处,所以,只要放开创新就好。”

本文系寻医问药网(www.xywy.com)原创文章,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

医院
专访
“生育和前列腺癌根治术是不可调和的矛盾,要根除前列腺癌,是要......详细
不少医生从医的初衷是源于对亲人疾病的感同身受,形成了最初对医......详细
专题
“2015清华大学精准医学论坛”于4月21日举办,精准医学是对现有......详细
中国科学院院士、清华大学副校长薛其坤出席“2015清华大学精准医......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