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生,我不会放弃,只要有一点希望,我就会坚持活下去。我知道这个病很罕见,我有那个决心(承担手术风险),我希望可以为以后(得此病)的人、为未来医学做点贡献。”北京天坛医院神经外科副主任医师袁葛救治的一名病人,以这样的坚强意志和达观善良感动了周围许多人。
她在日志里写道:我现在最大的心愿是求助更多、更大型的医疗援助,咨询这个病治愈的可能性,就算现有医疗水平达不到治愈的水平,能不能通过一些手段来控制病情复发,减少痛苦,延长生命周期。
即便是最坏的结果,我的病例能不能为医学做点贡献?为后来的人们提供一点参考价值,让他们有生的可能,活的希望。我愿意做这样有用的一点点贡献,愿意把我身体有用的器官捐献给有需要的人。
她保持着善意、理智和乐观,积极对抗病魔,理性看待医学。她的名字叫周阳,来自四川宜宾,患有血管外膜细胞瘤,经历两次手术,不幸又复发。
“袁医生,求求您,救救我!我今年才十九岁,是一名大三的学生。我很想很想活下去。”这是周阳与袁葛的第一次交流,她通过微信向袁葛求助。
时间是2014年7月,复查得知脑瘤复发,且生长迅速,瘤体较大,周阳一家便踏上了艰辛的求医路。她先后去了几家著名医院,都被告知手术风险过大,无法进行,甚至在已经住院的情况下,被要求出院。
面对疾病造成的容貌改变,日日夜夜蚀骨钻心的疼痛,求医无望的绝望境地,周阳无数次想自杀了之。但求生的本能让她坚持了下来,并最终等来了希望。
“辗转联系上袁葛医生,他看完片子后告诉我可以进行手术。但风险的确很大,要做好心理准备以及相应的决心。”周阳说,袁葛把实情都一一告知,丝毫没有隐瞒。
“我相信您!”就这样,周阳北上在袁葛手下接受治疗,也由此生出了一段暖人心脾的医患情谊。
面对面接触后,袁葛结合所有的片子和病历报告,再次向她解释了手术风险和保守治疗的方案,要她考虑清楚。
“我还是选择手术,充分相信他。”周阳还清晰地记得,手术前袁葛的鼓励,和他握手时,传递过来的勇气和力量。
术后,袁葛专门去看周阳,告知手术情况,因为瘤体较大,出血量过多,为保生命安全,不得不终止手术,剩余的瘤体只能下次再切除。
在医院恢复了一个月左右,2014年12月底,周阳接受了二次手术。手术很顺利,肿瘤大部分被切除,只有后颅凹触及不到的地方残留一点。要进一步观察治疗。
挑战如此复杂艰难的手术,不仅需要精湛的技术,还要有足够的耐心,袁葛的同事说,袁葛是被一条条鲜活的生命感动着,用心在做手术。
“袁医生在脑瘤方面绝对是个权威,私下也是个聊得来的朋友。他很随和,从不高高在上,如今很少见到如此为病人考虑的医生,提出的任何问题都会得到回复和解答,愿意和病人并肩作战,敢于接受挑战。”周阳说到。
“袁叔叔,今天我出院了,谢谢您!您给我的不仅是生命的延续,还有精神的力量。”周阳的这条微信,让许多关爱她的人频频点赞,周阳也迎来了希望的新开始。
“很多人问我,你为何能这么坚强,我只能回答,因为我遇到了,便只能面对,除了坚强,我没有其他选择。”周阳说,每一次支撑不下去的时候,那些给她帮助的人,给了她向前走的勇气,所以没有理由不勇敢,不坚强,不感恩。
周阳现在恢复得不错,九月份打算返校复课,而且她还做了小生意,开了一个微店。她坦言,自己需要钱,但要靠自己的力量。
“即使匍匐前进,也得咬牙度过最艰难的时光。”周阳在日志里呼喊道:请一定要坚强,一定不要放弃,一个热爱生命的人,是一个高尚的人。庆幸自己拥有一份健康的躯体,你所拥有的一切全都建立在它的基础上。
本文系寻医问药网(www.xywy.com)原创文章,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