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家看电视看得好好的,正在单位开会时,和朋友正在KTV嗨歌……突然尿急,必须不顾一切冲向厕所,否则就漏尿或者尿裤子。“一旦出现这样的情况,就必须引起重视了,因为这都是膀胱过度活动症(OAB)的具体表现。”北京大学人民医院泌尿外科张晓鹏医生在“尿急——膀胱也有多动症”健康讲座上说,“尿急不是致命性疾病,但它对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甚至比糖尿病还严重。”
憋不住的尿意才叫尿急
尿急、尿频、夜尿或急迫性尿失禁都是OAB的具体表现,其中尿急是最主要的判断依据。
尿急的典型表现是老上厕所,或晚上老需要起夜。当然,并不是所有带有急迫感的尿意都是疾病意义上的尿急。
健康人有了尿意,大多可以忍一会,即便是夜晚睡眠过程中需要排尿,一般也可以等到第二天早晨起床后解决,不用起夜,不会打扰睡眠。但是对尿急患者来说,有尿意完全无法憋,必须立刻排出,稍晚一点就尿裤子。急迫性尿失禁大多也是因为尿急憋不住而自主漏尿。
尿频则是指白天上厕所8次以上,晚上起夜两次及以上。张晓鹏介绍,也不是所有半夜上厕所都叫夜尿,必须是被尿意憋醒而跑厕所才叫夜尿。因为生活工作上的不顺利,心情不好、睡不着觉而去上厕所,都不是夜尿。
如果感觉自己上厕所的次数有点多,但又不确定是不是尿急时,可以用膀胱过度活动症评分表(OABSS)来做一个自测:
OAB的诊断标准:问题3(尿急)得分在2分以上,且总分在3分以上。
OABSS对OAB严重程度的定量标准则是:得分≤5,轻度OAB;6≤得分≤11,中度OAB;得分≥12,重度OAB。
比糖尿病还影响生活
为什么会说尿急对生活质量的影响严重过糖尿病?因为它会给正常的社交活动带来极大不便。尿急患者不敢出远门,不敢去没有厕所的地方,因为尿意一旦出现就异常强烈,很难憋得住。长期尿急还会造成皮肤感染和尿路感染。
另外,尿急还会提高老年人的死亡率。这个结论并不是说尿急本身对身体的伤害会致死,而是老年人在夜晚因尿急冲向卫生间的过程中,受伤的机率会增加,比如因跌倒而致胯骨受伤,无法行走需要卧床休养的不在少数。有时,家人对患者照顾不当,极易发生严重感染。
不吃药打针也能治尿急
尿急的首选治疗方法是行为治疗。张晓鹏说,目前医学界普遍认为,不用打针吃药,通过规范行为的治疗,可以达到和药物治疗一样的效果。
行为治疗首先要做的就是改变生活方式,比如控制水和饮料的摄入。规范饮水,每天喝6-8杯水或饮料;避免一次性摄入大量的水,且必须戒酒;尽量在白天摄入大部分水,临近夜晚就不再饮水;调整饮食,避免摄入刺激膀胱的食物和饮料,如咖啡、茶、巧克力及某些药物。
其次,患者可以做膀胱训练和盆底肌训练。1.定时排尿。无论是否需要,都要在固定的时间上一次厕所;刚开始可以将间隔时间设置得短些,之后逐渐增加,直至能够憋尿3-4个小时。2.抑制排尿冲动。如果在固定排尿时间到来之前感觉尿意,可以缓慢地做5-10次深呼吸,转移注意力,直至排尿冲动过去。3.快速而有力的挤压盆底肌肉,每次5-10个,尿急冲动常常会减弱。张晓鹏强调,行为治疗要坚持三个月以上才会有效。
本文系寻医问药网(www.xywy.com)原创文章,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