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26日“医师节”刚刚过去,据中国医师协会发布的报告称:48.51%的医务工作人员对当时的执业环境不满意,71.76%的医师认为工作压力主要来源于医疗纠纷。在医生自己眼中,超七成的人认为医生“病人多,工资不多风险大,非常辛苦,报酬低于付出。”但即便是这样“水深火热”的环境,依然有医生把工作看成美好的事业去珍视。
以下是中国中医科学院眼科医院骨科主任医师朱瑜琪的文章,去看看他眼中的医生工作。
希波克拉底誓言:“将病人的利益置于我专业实践的中心,需要时置于我自己的自我利益上”。医生当不负生命重托,捍卫白衣圣洁。
辛弃疾曾书:“万金不换囊中术,上医元自能医国”。医生不仅仅是“匠人”,更承载人文关怀,肩挑社会健康使命。
从医数十载,衣带渐宽,感触良多,但我内心深处终是不悔。只因兴之所至,不负所托。
过去将近三十年的工作,无论是最初的基层经历,还是长期骨科临床一线的磨砺,或是原来医务科行政工作的锤炼,都是我人生中不断总结提高的宝贵积累。
当有过断续60小时的外科临床手术工作记录,长达15小时在处理医患纠纷中被患者家属围攻的经历后,在我面前还有劳累吗?还有困难吗?我想任何事都可以平心应对的。
而我万分感谢这些经历。因为看到了医患关系中存在的不足,有了对患者、医患关系的“深刻理解”,才发现努力工作背后还有很多需要补足的,才学会用更加恰当的语言去交流,才更坚定了奔赴临床一线、服务患者的决心,才会将服务患者的理念贯彻始终。
人到中年,大部分人感到危机四伏、负担过重,但我始终保持对工作和生活的激情和敬仰,希望做多一点,再多一点。因此,从行政领导的岗位,又重回骨科临床一线,于我是计划之内。
工作的变动,虽然七十多岁的父母开始反对,但理解儿子对医生工作的热爱,对能够救治更多的病人还是表示了支持,只是苦笑称:“吾儿啊,天生就是个受累的命。”
韩国首任女总理朴槿惠曾说过:“如果不能逃避,那就享受吧!”选择成为一名医者,必然遭遇生命中不可承受之重,面对生老病死,作为一名“总是去抚慰”的医者,切不可丢失“发现并享受美好”的心,这并非对生命的轻视,反而是更厚重的礼遇。
积极之因,方成乐观之果,这也从我的患者口中得到了印证。
“主任,您总是那样乐观。”
“主任,是您的乐观影响了我们,治疗还没有开始,病就好了一多半。”
“主任,我们就愿意跟你交流。”
……
诚然,这既是对我的褒奖,使我感受到收获的喜悦,也是对我的鼓励和帮助,会促进我的工作。救死扶伤是沉重的,也应是美好的,当接到患者康复出院后多次打来的电话,这份美好已然传递出去。
世界上没有任何人能敌得过乐享做事的人。换言之,任何的勤奋、诚实和天赋都比不过“兴趣”二字。我满怀幸福之心、满足之心、满怀兴致的做事之心,在参加工作30年之际又回到基点,全力做好临床一线的本职工作,真正成为乐享工作的人。
没有任何欲望,只享受过程,这是我工作的最大力量来源。只有真正享受所做的事情,才能正常甚至超常发挥出自己的真实能力。
临床医生的工作,尽管很累,但这种工作上的“享受”使我感到莫大的幸福,进而越加激发了乐享工作的动力。
作者简介:朱瑜琪,中国中医科学院眼科医院骨科副主任,主任医师,兼职教授,原任东营市人民医院医务科主任兼手足显微外科主任,兼任中国老年学会骨质疏松专委会委员。擅长脊柱外科、关节外科、手足外科、骨质酥松等。出诊时间:周二、周四上午、下午。
原作者授权发布,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与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