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国强:打破碎片化模式 趟出一条新路子
“当前,我国的医学诊疗模式存在碎片化和分科过细的问题,导致脑卒中的预防治疗效果打了折扣。希望在全国建立脑卒中防控中心模式,能够为脑卒中乃至其他学科和疾病防治趟出一条新路子。”国家卫生计生委副主任、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局长王国强出席“2015中国脑卒中大会”开幕式时指出。
今年4月,国家卫生计生委制定了《全民健康素养促进行动规划》,提出要针对目标人群,开展心脑血管病等重点慢性病的生活方式干预和健康教育工作。
截至目前,国家卫计委脑卒中防治工程委员会已在全国建立306个脑卒中筛查与防治基地,指导实施脑卒中筛查干预项目,完成400余万例高危人群和患者筛查干预任务,培训各级各类医务人员8万余人次。王国强局长认为,在卒中筛查和防控工作积累的经验也将为国家制定慢病防控策略提供很好的借鉴。
站在卫生计生行政部门的角度,王国强局长对卒中防治工作提出了几点建议:
一、整合资源,逐步完善脑卒中防治网络体系。
卫生计生行政部门要做好顶层设计,继续打牢慢性病防治网络体系的工作基础,转变“重治轻防”的传统观念,以控制脑卒中危险因素为干预的重点,以健康教育和健康促进为主要手段,促进脑卒中一级预防工作。
要逐步整合、扩展监测内容与范围,做好质量控制,形成覆盖居民发病死亡危险因素随访登记等方面的监测网络。运用“互联网+”等先进科技理念、手段,加强对高危人群和患者的干预管理工作,推动建立多部门多领域跨学科跨行业的脑卒中防治体系。
二、创新思路,积极推进分级诊疗试点工作。
目前,国家卫计委正在以高血压、糖尿病等慢病和结核病防治管理为突破口,探索“按病种打包、上下联动”的方法,推动建立“基层首诊、双向转诊、急慢分诊、上下联动”的分级诊疗模式。
各级医疗机构要不断探索医改创新机制,通过发挥医疗服务价格和医疗报销的经济杠杆作用,推进社区家庭医生的服务制度,引导慢病患者合理有序流动和治疗。在深化高血压、糖尿病分级诊疗试点的基础上,逐步探索推广适合我国国情的脑卒中等重大慢病的综合防治模式。
三、丰富载体,大力开展脑卒中防治科普教育。
各地在推进健康城市、慢性病综合防控示范区建设和全民健康生活方式行动等工作中,要将脑卒中防控政策和防控知识作为宣传教育的重点内容。
要充分发挥人民团体和社会组织的作用,有效运用网络等新兴媒体,开展健康教育和健康促进,引导群众从“要我做”到“我要做”的转变,形成科学、健康、文明的生活方式,从而营造支持脑卒中防治工作的良好的社会氛围和群众参与的环境。
四、坚持中西医并重方针,贯彻落实“预防为主,防治结合”原则。
中医在脑卒中早期预防、治疗和后遗症康复等方面都有独特优势,特别是后期康复方面,中医优势更突出。
要充分发挥中医治未病、养生保健、康复的作用,积极开展与中医药防治慢性病相结合的服务项目,拓展服务的内涵,让中医药理念技术和现代医学科学技术很好地结合,为提高我国在脑卒中的防治工作中发挥更好的作用。
五、积极探索和总结在全国建立脑卒中中心。
目前我国的医学诊疗模式呈现出碎片化、分科过细的问题,使脑卒中的治疗和预防的效果打了折扣。因此,王国强局长认为,建立卒中中心具有创新性意义。
从卒中防治角度来说,中心内多学科、多专业联合,为患者提供综合性而非碎片化的服务。这对于提高脑卒中诊断水平和治疗疗效,特别是降低死亡率致残率,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此外,探索建立脑卒中中心,不仅是对卒中治疗模式的改革,也对探索医疗服务中面临的挑战,提高疗效,降低死亡率,降低医疗费用,促进医患和谐,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王国强局长希望,各地在成立脑卒中中心的过程中,积极探索创新性服务、诊疗模式,为其他学科和疾病诊疗趟出一条新路子。
本文系寻医问药网(www.xywy.com)原创文章,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