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日,汶川地震灾区婴幼儿营养改善项目在成都启动。记者从会场获悉,四川省青川县、理县、茂县、汶川县、彭州市以及甘肃省文县、康县,陕西省宁强县等8个县列为项目指定县,在未来的18个月里,23000名来自地震灾区6—24月的婴幼儿营养不良情况,将通过卫生部特制的营养包获改善。
据调查显示,目前,中国5岁以下农村儿童生长迟缓率为13%,贫血患病率为20%;而在西部贫困地区,儿童生长迟缓率高达30%,贫血患病率在46%左右。“事实上,中国新生儿体重同西方发达国家相比没有差异,到6个月后,由于婴儿摄入辅食不够,差异才越来越明显。”在会场上,卫生部疾病预防控制局副局长孔灵芝介绍,0—3岁是人的智能和体格发育的关键窗口期,此时出现营养不良,婴幼儿将在认知和体格发育上表现滞后,并且终生不可逆转。
汶川地震发生后,地震灾区婴幼儿营养状况一直备受社会各界关注,参与启动会的儿童营养学博士霍军生表示:“儿童营养不良问题,必须重视,它可能会影响到一个国家的综合竞争力。现在卫生部和联合国儿童基金会组织改善灾区儿童营养状况,也是为了灾区长远发展奠定人才基础”。
据悉,婴儿在6月龄后,合理添加辅食是保证其正常快速增长发育的重要条件,许多研究也标明,铁、锌、钙、维生素A是婴幼儿辅食阶段最容易缺乏的营养素。“中国婴幼儿辅食食品以家庭制作为主,特别是在地震灾区以及广大农村地区,很难做到食物多样化,营养缺乏难以避免。”中国疾控中心副主任侯培森说。
记者了解到,此次婴幼儿营养改善项目中推广的营养包,以大豆分离蛋白等基料,强化了铁、锌、钙、维生素A、D、B1、B2、B12和叶酸等9种微量元素,可以促进儿童智力发育,增强灾后婴幼儿免疫力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