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国际呼吸病研讨会第二届中青年呼吸医师论坛报名及征文通知

  • 文章作者:崔志澄

    由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和中华医学杂志英文版主办、上海医学会协办的"上海国际呼吸病研讨会暨第二届中青年呼吸医师论坛",定于2005年10月13-16日在上海召开。会议由钟南山院士担任名誉主席,白春学、王辰、黄绍光教授担任主席。

    会议主要用英语交流,但有同声翻译,内容主要为呼吸病基础和临床研究的新内容、新观点。会议交流形式为专题报告、大会发言、壁报和书面交流。主要讲者有中国工程院院士钟南山教授和30余名欧、美、澳学者以及多名国内知名学者。
   
    本次会议将有以下四个特点:

    1. 知名学者较多,其中很多为国外知名学者,包括四个著名欧美杂志(Journal Applied Physiology;Respiratory Physiology and Neurobiology;Experimental Lung Research和American J Respiratory Cell Molecular Biology)的主编将在会议上做精彩报告。

    2. 讲座内容新,例如:肺疾病的气道感受器;气道平滑肌的兴奋收缩偶联-气道高反应性的新基础;气道平滑肌:一种免疫调节细胞?呼吸中枢化学敏感性;气道黏液高分泌的机制及药物治疗的原理;气道先天性免疫和黏液细胞分化的新观念;肺树突状细胞:肺部感染和哮喘的免疫调节者;急性肺损伤:基因和分子医学的观点;肿瘤坏死因子和转化生长因子β介导的肺纤维增殖性疾病;胶原凝集素介导的先天性免疫防御和动物传染性疾病;炭疽杆菌解除肺免疫应答的机制:与炭疽热发病机理的关联;对脓毒血症或急性胰腺炎继发的急性肺损伤进展中器官内信号传导的认识;通气诱发肺泡上皮损伤;用呼气冷凝液检测肺部炎症:承诺和风险;着重于通气灌注扫描和死腔分析的肺栓塞诊断;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的选择性肺血管舒张;表面活性物质在肺损伤中有多重要?用液相通气、表面活性物质、俯卧位治疗儿童急性肺损伤;肺水肿的β激动剂治疗:*和大鼠肺模型实验; 在机械通气中我们为什么需要一个开放的肺? 无创正压机械通气适应症和争论;哮喘、COPD、ARDS、肺癌和肺间质病的最新诊疗进展。

    3. 同声翻译,可节省时间,便于理解和交流。

    4. 会前举办国际机械通气学习班,内容新、实用性强。讲者大多为国际著名专家,将系统地介绍机械通气的基础理论和临床应用经验。

    5. 本次国际会议会务费1000元/人,国际机械通气学习班学费600元,二项均参加者1400元。所有参会代表将获得国家I类继续教育学分证书(8分)和(或)论文证书。

    6. 本次会议已开始报名,希望参加此次会议的医师请按要求填写并于2005年7月1前寄回报名回执,我们将在收到回执后邮寄正式通知。欢迎各地相关科室医师踊跃投稿,积极参加。
 

大会学术委员会名单

大会名誉主席:钟南山
大会主席:白春学 王辰 黄绍光
大会秘书长: 汪谋岳
大会秘书:李善群 白 莉 蒋进军 高磊 刘 欢 郭利劭 任莉华 孙 婧

 


外国专家委员会名单

Jerry Yu (美国)  Gary C. Sieck(美国)  Peter Scheid(德国)Xiangdong Wang(瑞典) Richard Effros (美国)  Burkhard Lachmann(荷兰)Lhousseine Touqui (法国)  Roy Brower (美国)  Giuseppe A. Marraro (意大利)  James Frank (美国)   Lorraine B. Ware (美国)  Tsutomu Sakuma (日本)   Ming Wei (澳大利亚)  Michael Wool (美国)  Roger Spragg (美国) Alan S. Verkman (美国)  Heidi Flori (美国)  Henk P. Haagsman (荷兰)  Jim Lewis (加拿大) Claes Frostell (瑞典)  Mary Lipscomb (美国)  Robert M. Kacmarek (美国)  Shan-Ze Wang (美国) Takashi Kamimura (日本)  Zhang Zhi (英国)  U. Kaisers (德国)  Duncan Fraser ROGERS (英国) Reynold A. Panettieri, Jr(美国)  Arnold R. Brody (美国)  Kenneth B. Adler(美国)  Joe G. N. Garcia (美国)  Bj?rn L. H. Jonson (瑞典)  Steven Shapiro (美国)  Reen Wu (美国)  Rolf D. Hubmayr (美国)  Tim Higenbottam(英国)

国内专家委员会名单(按姓氏笔画排列)

万欢英 于润江 马俊义 马  壮 马利军 马忠森 支修益 文仲光 文富强 王 辰 王长征 王广发 扎  多 孔灵菲 邓伟吾 冯玉麟 冯端兴 白春学 刘又宁 刘春涛 孙 波 孙永昌 孙铁英 朱元珏 许文兵 刘锦铭 何礼贤 何权瀛 吴大玮 宋  勇 李华德 李惠萍 李国华 李其皓 李 强 邱忠民 沈华浩 沈  策 吴一龙 吴大玮 吴昌归 杜永成 应可净 余健民 余 勤 陈良安 陈宝元 陈荣昌 陈小东 陈荣新 陈  萍 陈  平 周 新 周建英 林江涛 林殿杰 林章树 杨  岚 杨  炯 罗慰慈 姚婉贞 郑金旭 施  毅 施焕中 修清玉 胡成平 张珍祥 张翔宇 张 锦 赵鸣武 赵中苏 钟南山 钟小宁 郭雪君 钮善福 钱桂生 徐永健 徐作军 高占成 阎锡新 康 健 黄绍光 黄奕江 韩宝惠 韩江娜 谢灿茂 蒋国梁 程德云 梅晓冬 蔡柏蔷 廖美琳 黎毅敏 殷凯生 姜淑娟 覃铁和

内宾主要讲座如下:

1. 钟南山院士:慢性咳嗽
2. 王 辰:肺栓塞诊治进展
3. 刘又宁:肺部感染进展
4. 朱元珏:肺间质病诊断进展(待定)
5. 康 健:肺间质病治疗进展(详细内容待定)
6. 何权赢:哮喘教育管理
7. 黄绍光:睡眠呼吸紊乱诊治进展
8. 林江涛:难治性哮喘治疗
9. 廖美琳:肺癌多学科治疗进展
10. 李 强:纤支镜诊治应用进展
11. 瞿介明:免疫低下与感染诊治进展
12. 白春学:ARDS诊断中存在问题和对策
13. 何礼贤:社区获得性肺炎存在的争议和对策

外宾主要讲座如下

1. Journal Applied Physiology主编,Mayo临床医学院生理学和生物医学工程学系 教授,主任Gary C. Sieck:气道平滑肌的兴奋收缩偶联--气道高反应性的新基础
2.Respiratory Physiology and Neurobiology主编,联邦德国波鸿鲁尔大学医学系 名誉教授,执行主席Peter Scheid:呼吸中枢化学敏感性
3.Experimental Lung Research主编,伦敦大学生理学教授Duncan Fraser ROGERS:气道黏液高分泌:药物治疗的原理
4.American J Respiratory Cell Molecular Biology主编,波士顿Brigham and Womens医院肺病和重症医学教授,主席Steven Shapiro:主题:COPD的最新治疗进展
5.新墨西哥州UNM医学院科研副院长,病理科主任教授Mary F. Lipscomb:肺树突状细胞:肺部感染和哮喘的免疫调节者
6.北卡罗来那州大学分子生物医学系细胞生物学教授Kenneth B. Adler:气道黏液分泌的机制
7. 加州大学比较呼吸生物医学中心内科学、VM解剖学、生理学和细胞生物学教授Reen Wu:气道先天性免疫和黏液细胞分化的新观点
8.宾夕法尼亚大学医学系医学教授,NIH 肺细胞分子免疫研究小组主席Reynold A. Panettieri, Jr.:气道平滑肌:一种免疫调节细胞?
9. 美国Louisville大学研究生院资深成员,副教授 Jerry Yu:肺疾病的气道感受器
10.约翰霍普金斯大学医学院医学教授,肺病和重症医学主任,生物医学工程和环境卫生学教授Joe G. N. Garcia:急性肺损伤:基因和分子医学的观点
11. 新奥尔良Tulane大学医学中心病理学系教授, 副主席Arnold R. Brody:肿瘤坏死因子和转化生长因子β介导的肺纤维增殖性疾病
12.荷兰乌德勒支市乌德勒支大学生物化学和细胞生物学部教授,实验室主任Henk P. Haagsman:胶原凝集素介导的先天性免疫防御和动物传染性疾病
13. 法国巴黎法国巴斯德研究院实验室主任教授Lhousseine Touqui:炭疽杆菌解除肺免疫应答的机制:与炭疽热发病机理的关联
14. Lund 大学 MODS小组首席调查员Xiangdong Wang:对脓毒血症或急性胰腺炎继发的急性肺损伤进展中器官内信号传导的认识
15. 美国加州大学旧金山分校副教授James A. Frank:通气诱发肺泡上皮损伤
16. 加利福尼亚托兰斯市哈勃-加利福尼亚大学洛山矶分校医学中心临床医学教授Richard M. Effros:用呼气冷凝液检测肺部炎症:承诺和风险
17.瑞典Lund大学医院临床生理学系教授主任,斯堪的纳维亚临床生理学会主席Bj?rn L. H. Jonson:着重于通气灌注扫描和死腔分析的肺栓塞诊断
18.德国柏林大学医学中心Virchow-Klinikum校区麻醉和重症医学科教授,医学副主任 U. Kaisers:急性呼吸窘迫综合症的选择性肺血管舒张
19. 瑞典斯德哥尔摩Danderyd医院研究所主任,教授Claes Frostell:(1)瑞典的儿科重症监护:运作方式;(2)欧洲吸入性氧化亚氮的成人临床使用指南
20. 加拿大安大略省西安大略大学,St.Josephs卫生中心 罗森卫生研究所肺病和重症医学科教授,临床主任Jim Lewis :表面活性物质在肺损伤中有多重要?
21. 美国加州大学旧金山分校副教授Heidi Flor: 用液相通气、表面活性物质、俯卧位治疗儿童急性肺损伤
22. 日本金泽医科大学胸外科主任,副教授Tsutomu Sakuma:肺水肿的β激动剂治疗:*内和大鼠肺模型实验
23. 约翰霍普金斯大学医学系肺病和重症医学科医学教授Roy Brower:治疗措施:通气策略和生命支持
24. 荷兰鹿特丹Erasmus医学中心麻醉科教授,实验室主任Burkhard Lachmann:1 在机械通气中我们为什么需要一个开放的肺? 2 如何使肺开放并使之保持开放?
25. 哈佛大学医学院麻省总医院呼吸监护室主任,麻醉学教授Bob Kacmarek:无创正压机械通气适应症和争论
26. 美国加利福尼亚大学圣地亚哥分校退伍军人医院内科主任,呼吸科主任Roger G. Spragg:急性呼吸窘迫综合症
27.意大利Fatebenefratelli & Ophtalmiatri医院麻醉和重症监护科主任Giuseppe A. Marraro "表面活性物质支气管肺泡盥洗治疗吸入和胸外伤诱发 ARDS"
28. Tim Higenbottam教授"吸烟相关疾病,新的治疗靶目标"


同时附上国际机械通气学习班上课内容:

时间:2005年10月11-12日
会议用语:英语,同声翻译
1.机械通气简介(Robert M. Kacmarek教授,60分钟)
2.机械通气的生理学影响(Jerry Yu教授,60分钟)
3.机械通气的模式(Robert M. Kacmarek教授,60分钟)
4.无创正压通气(Robert M. Kacmarek教授,90分钟)
5.有创机械通气的适应症与初始设置(Robert M. Kacmarek教授,90分钟)
6.ARDS的常规通气管理(白春学教授,60分钟)
7.肺开放通气策略(Burkhard Lachmann教授,60分钟)
8.COPD的通气管理(王辰教授,60分钟)
9.机械通气期间的监测(Richard Effros教授,60分钟)
10.撤机过程(Robert M. Kacmarek教授,60分钟)
11.通气策略与生命支持(Roy Brower教授,40分钟)
12.呼吸机相关肺损伤的机制(James Frank教授,40分钟)

 

上海国际呼吸病研讨会

暨第二届中青年呼吸医师论坛征文通知


    由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和中华医学杂志英文版主办、上海医学会协办的"上海国际呼吸病研讨会暨第二届中青年呼吸医师论坛",定于2005年10月13-16日在上海召开。会议由钟南山院士担任名誉主席,白春学、王辰、黄绍光教授担任主席。欢迎广大呼吸科和相关学科医师踊跃投稿。

    会议期间主要用英语交流(有同声翻译)。会议讨论和交流的内容包括:呼吸道感染、肺栓塞、肺水肿和液体转运、肺表面活性物质、肺动脉高压、肺损伤的修复、免疫缺陷宿主和肺部感染、急性呼吸衰竭、急性肺损伤与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哮喘、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呼吸系统疾病和并发症的重症监护、严重急性呼吸综合征、非典型肺炎、肺功能检测、纤维支气管镜技术、肺移植与生命支持技术以及其他与呼吸病相关内容。会议交流形式包括:专题报告、大会发言、壁报、书面交流。

    征文要求:(1)未公开发表;(2)作者寄英文摘要1份,附软盘。研究类文章摘要不超过800字,须按照背景(包括简单的背景知识和研究目的)、方法、结果和结论四部分书写;非研究类文章,如综述等,摘要不超过1200字,不必按四要素格式书写,但须写明文章要反映的主要内容和观点。(3)英文摘要中作者姓名用汉语拼音,要另注明中文。(4)需注明1名通讯作者,并写明其联系方式如电话、电子邮箱等。(5)除了摘要用英文外,需另纸用中文写明通讯地址和联系人等,以便联络。(6)会议将进行优秀论文评选,参加优秀论文评选者除了寄英文摘要外,还须附论文的英文或中文全文。获得优秀论文奖的作者,会议将免其部分参会费用,论文将推荐在中华医学杂志英文版上发表。(7)所有来稿请寄(附软盘):北京东四西大街42号中华医学会中华医学杂志英文版编辑部收,邮政编码 100710,信封上请注明"呼吸征文"字样。或通过电子邮件发至:cmjconf@cmj.org, cmawmy@sohu.com。(8)截稿日期:2005年6月1日。

    会议详情请浏览会议网站(www.huxiline.com)或中华医学杂志英文版网站(www.cmj.org)。
会议秘书处电话:010-65249989-1498,1469,1479(北京);021- 64041990-2445 (上海)。会议秘书处传真:010-6527 1226 (北京); 021-5496 1729(上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