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医讯频道 > 聚焦医改

2010年中国“人造病”泛滥

缺位的政府监管

我们每个人或许都是“人造病”的致病因子。我们要么吸烟,要么有其他不健康的生活方式,要么在参与污染环境。

对商业利益的无度追求,是“人造病”的直接推手。只有在无序竞争、诚信尚未建立的初级商业社会,商家才敢于在孩子喝的牛奶、用的氧气、疫苗上动手脚,以降低成本,获取利润。无数成本低廉、后患无穷的商品被出售给公众,各类毒素在人的体内被沉淀下来,慢慢演化成为各式各样稀奇古怪的“人造病”。

而缺位的政府监管,对公众基本健康权利的漠视,更是将“人造病”推向失控的境地。

抗生素滥用的问题在中国可谓老生常谈,但公众缺乏合理用药常识、政府部门缺少作为、部分制药企业和医护人员利益“共享”的局面始终未有根本性改观。

一种药物上市之后,由于严重副作用逐渐显现而黯然退市,在制药业并不罕见。但一个不得不引人深思的问题是:我们的政府究竟该怎么对待和监管减肥药?过去10 年,处方药西布曲明在中国被当做普通的保健品来卖,单单是曲美一个品牌,销售额就累计超过50亿元人民币。我们的监督管理部门在长达10年的时间里,对此视而不见。

有专家批评说,中国履行《烟草控制框架公约》的表现糟糕至极,国家层面的控烟行动计划仍未出台。糟糕表现的背后,是烟草利益集团的强大,以及卫生部门独力难撑的尴尬。

面对血铅污染事件,当地政府首先做的往往不是叫停污染企业,而是打压受害者。

诺贝尔文学奖得主阿尔贝·加缪在小说《鼠疫》中,虚构出了上世纪40年代发生在阿尔及利亚奥兰市的一场鼠疫。那场鼠疫,影射出社会的种种缺陷。当SARS到来时,很多中国人对于加缪笔下的鼠疫有了相似的体验。

如果公共卫生体系缺陷不断,如果整个社会的缺陷不能弥补和修正,“人造病”只会越来越多,危害只会越来越甚。

“人造病”的背后,其实更是一种“社会病”。

无需注册-

百万名医生在线为您免费解答